一、CEMS锅炉烟尘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应该安在哪?
环保局要求必须安装的是在烟囱入口处,即最后一道烟气净化处理工艺后;
为监测运行情况,更好掌握烟气净化运行状态,可以在锅炉出口增加一套烟气在线监测系统,获取烟气净化处理前的各项污染物数据,可根据处理前后数据分析烟气净化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对于岗位操作、状态分析、故障预判都有重要意义
二、锅,窑炉实测烟尘,烟气浓度要用什么折算?
备注:1、烟尘浓度(mg/m3)=(滤筒终重-滤筒初重)×空气系数×1000000/标准空气系数/采样体积2、烟尘排放量(kg/h)=烟尘浓度×标况烟量×标准空气系数/空气系数/10000003、(折算)二氧化硫浓度(mg/m3)=二氧化硫×空气系数/标准空气系数4、二氧化硫排放量(kg/h)=二氧化硫×标况烟量/10000005、(折算)氮氧化物浓度(mg/m3)=氮氧化物×空气系数/标准空气系数6、氮氧化物排放量(kg/h)=氮氧化物×标况烟量/100000
三、烟气脱硫液ph值高为什么烟尘含量高?
(1)有可能是除尘效果不佳,粉尘浓度超标引起;
(2)有可能是除雾效果不佳,导致粉尘浓度异常;
(3)有可能是粉尘仪不太准,引起指示波动较大;
(4)有可能是湿度太高造成,使得粉尘浓度波动;
(5)有可能塔内浆液泡沫多,烟气携带引起波动;
(6)粉尘仪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四、烟气在线监测设备那些好?
SK-7500-GAS-Y
固定污染源
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
(SK-7500-GAS-Y 固定污染源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
一、产品简介:
SK-7500-GAS-Y 固定污染源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是东日瀛能科技针对环境中固定污染源的烟气、废气等气体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的一种气体检测产品;是集气体采样、气体过滤、气体降温除湿、流量控制、实时浓度显示、无线数据上传、环保联网、本地声光报警、设备联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准化、模块化、专业化挥发性气体检测仪系统集成产品;产品采用专业三防设计,直接户外使用;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经主动采样、专业氧气预处理后,将干净、干燥、恒定的样气送至气体检测仪表。具体反应速度更快、抗干扰能力更强、测量更精准、寿命长久等特点;无线HJ 212协议数据上传,可无缝对接当地环保监测平台;因其卓越性能和良好表现,不仅可以作为企业内的有组织或无组织的气体排放使用,还可以为环保监测等部门提供数据决策支持。
SK-7500-GAS-Y 固定污染源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适用于高温、高压、潮湿、含油、含水、含粉尘的恶劣监测环境,连续监测有组织环境空气中的NO、NO2、NOX、O2、CO、CO2、HCL、HNO3、酸雾、氟化物、恶臭气体、VOC有机挥发物、苯系物等气体。
监测系统由催化燃烧、电化学、热导、红外NDIR、PID光离子、光学等技术原理的烟气废气检测仪、高精密除湿除尘过滤器、长寿命真空采样泵、转子流量计、24V电源转换器和电路保护装置、无线传输模块(选配)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为:产品由220V供电,经内部电源转换器变成24V后,直接给烟气废气检测仪和真空泵和无线数据模块供电;由内部工作的真空泵主动将外界的气体吸入气管后,经高效除湿除尘干燥过滤然后送入烟气废气检测仪的专业气室内进行浓度检测;检测的浓度值会实时在屏幕上进行实时显示;同时,还有4-20mA或RS485信号或无线212协议进行数据远传;另外,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还可以搭配工厂中的风机、阀门、喷淋系统等设备来使用,通过内部开关量信号实现联动。此外,其监测数据还可以通过专用配套软件实时接收,并且可以实现多路统一管理以及数量的扩充。存储的数据还可以任意选取时间段进行查询,曲线显示,数据EXCEL导出等,使得监测数据一目了然。
二、执行标准:
GB3836.1-201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3836.2-201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二部分:隔爆型“d” 》
GB 3836.15-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 15 部分:危险场所电气安装( 煤矿除外) 》
GBT50493-2019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GB12358-2006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T 76-2017《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三、产品特点:
■前置预处理,高精度高性能气体在线监测系统,整体体积小,安装方便;
■针对复杂生产环境中高温、高湿、粉尘等恶劣环境进行气体预处理;
■使用进口高性能传感器,使用寿命长,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可同时监测多种气体,实现高性能自动监测,监测数据准确稳定;
■检测气体自回流循环功能,实现零排放,更安全,更环保;
■配置红外遥控器,无需开盖,实现全功能操作;
■标配4-20MA、RS485、一组继电器输出信号;既可方便接入 PLC、DCS、DDC 等工控系统,也可以作为单机控制使用;
■选配DTU、LORA等无线模块,实现数据参数采集,实时上传气体浓度值至环保局或第三方平台等服务器;
■采用7寸工业触摸显示屏、实时浓度、曲线图显示更直观清晰;
■内置自动散热系统,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四、技术参数:
型 号 | SK-7500-GAS-Y |
产品名称 | 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废气在线监测系统、高温预处理在线监测系统、样气处理在线监测系统、污染源VOC在线监测系统、厂界VOC在线监测系统、氮氧化物在线监测系统、恶臭在线监测系统、高温气体在线监测系统、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微型空间站、大气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
类 型 | 工业级实时在线监测型 |
显示方式 | 7寸触摸彩屏显示 |
工作方式 | 固定式连续在线工作,泵吸式检测(正压、负压、真空等环境) |
外壳材质 | 铝合金。可定制防爆与不锈钢材质 |
输出信号 | ①4-20mA信号:标准的12位精度4-20mA输出芯片,传输距离1Km;②RS485信号:采用标准MODBUS RTU协议,传输距离1Km;③电压信号:0.4-2V,0-5V、0-10V输出,选配(电压输出与电流输出二选一);④开关量信号:标配1组无源触点继电器,容量220VAC 3A/24VDC 3A;⑤无线传输:DTU、LORA等无线模块。 |
检测介质 | NO、NO2、NOX、O2、CO、CO2、HCL、HNO3、酸雾、氟化物、恶臭气体、VOC有机挥发物、苯系物等气体 |
检测原理 | 催化燃烧、电化学、热导、红外NDIR、PID光离子、光学 |
检测范围 | 0-10/20/50/100/500/1000mg/m³、ppm(根据技术原理而定) |
分 辨 率 | 0.01/0.1/1mg/m³、ppm(根据量程而定) |
检测误差 | ≤±3%F.S(全量程内≤3%)更高精度可订制 |
重 复 性 | ≤±1% |
线性误差 | ≤±1% |
响应时间(T90) | T90≤30S(不同气体响应时间不同,可参考常用气体选型表) |
工作电压 | DC24V(12V~30V) |
工作温度 | -20℃~50℃ 特殊要求:(-40℃~+70℃) |
工作湿度 | 10-95%RH(无冷凝) |
工作压力 | 91~111Kpa(大气101kpa±10%)(根据传感器与使用环境而定) |
传感器寿命 | 2~6年(根据传感器原理与使用的环境而定) |
采样温度 | -40℃~+200℃(标准),选配:-40℃~+400℃、-40℃~+800℃、-40℃~+1300℃ |
采样湿度 | 0~99%RH |
恒定温度 | 25℃ 气体处理后的温度,可设定 |
恒定湿度 | 70%RH,气体处理后的湿度,自动 |
自动排水 | 可根据现场的水汽大小自动排水 |
采样距离 | 标准20米,选配大功率真空泵的采样距离大于40米,如果被测气体的压力比较大,采样距离相应大一些 |
采样流量 | 4升/分钟(标准) |
工作电压 | 220VAC,50HZ,200瓦 |
外形尺寸 | 有脚:760*500*270mm;无脚:700*500*270(见外观尺寸图) |
防护级别 | IP65 防水型(可选户外使用) |
安装方式 | 壁挂式,地角安装,可选配立柱式安装支架 |
选配附件 | (温控器、加热器)系统加热:在极寒地区防止管路出现冰冻、防爆外箱、温湿度测量、减压阀(可选配油水分离)、高粉尘反吹装置、文丘里、散热分风扇;电脑监控配件:免费上位机软件、USB 转 RS485 转换连接线,如果要网络传输还需 RS485 转网口转换器。 |
五、系统主要组成与作用:
(SK-7500-GAS-Y 固定污染源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
高温烟气等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将样气按照分析仪能够接受的压力、温度、湿度、流量、(含尘量)、以及干净程度完成其处理功能,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5.1气体浓度检测仪
一款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智能化传感器检测技术、整体隔爆(d)结构、固定安装方式的可燃、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是国内气体检测仪行业内获得欧盟 CE 和 ROHS 双认证的气体检测仪品牌;可直接安装在危险区域的 1 区和 2 区使用;标准配置为带点阵 LCD 液晶显示、三线制 4~20mA 模拟和RS485 数字信号输出,可选配置为可编程开关量输出等模块,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还支持输出信号微调等功能,方便系统组网及维护。
5.2采样泵
用真空取样泵或直流无刷泵将样气从烟道等环境中抽出。
5.3过滤器
被测气体经过精密过滤器再进入取样管路。根据现场湿度大小选配,进行二次水汽分离。
5.4排气(水)泵
样气经取样管路降温以后出现游离水,气水分离器将气、水、残余粉尘分开,自动排水、排气。
5.5降温除湿
通过取样探头和取样管路降温、双级电子冷凝除湿系统(冷凝器),将气体的露点稳定控制在4℃或5℃。
5.6流量计
控制气体的检测分析进气量。
六、安装方式:
6.1机柜固定
6.1.1机柜采用立柜式放置,地面应保持平整,机柜不得倾斜放置。
6.1.2机柜有散热风扇,空间应不小于 1m,便于散热;顶部不得放置其他物品。
6.2供电
机柜采用 220V AC 供电,须确保地线接地良好。
6.3确定安装位置
6.3.1主机箱安装位置的选择
首先内部传感器元件的耐受温度范围为-20℃~+50℃,最佳工作温度为+20℃左右,所以要选择环境温度不低于-20℃也不高于+50℃的地方安装。
6.3.2采样点与主机箱管路距离
主机箱内部使用的抽气泵是小型真空隔膜泵,真空度在 50KPa~70KPa 左右,管路长度的原则是温度合适的前提下越短越好,管路越长数据延迟越长,一般20米内是没有问题的。还是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6.4气路连接
6.4.1管路接口
一路采样进气口进入系统;一路检测后的气体排出口;二路过滤除水气体排出口。接口默认是φ6大小,可以使用外径6mm内径4mm的PU软管。
(SK-7500-GAS-Y 固定污染源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
(气路接口示意图)
6.4.2采样管的安装:
采样管插入待测气体的管道,使用配套法兰固定。如果待测管道气体温度高于采样管的耐热温度,采样前段的管路应采取耐热管路并进行预降温再接PU软管连接检测系统的采样接口,即标签为“采样”的接口。
6.4.3气路排出接口的接法:
排空口:使用φ6的PU软管连接,主要排放的是从流经检测仪里检测后的气体,
排水口:两个排水口,使用φ6的PU软管连接,可以用三通头合并为1条管路排出,大部分的采样气体和水汽从这里排出,如果管道待测气体管道温度高、湿气大所含水汽较多,那 显示为排水的二路排水口会有水流出,所以排水管应向下安装,以保证水流顺利排出。
(SK-7500-GAS-Y 固定污染源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
(安装示意图)
七、使用调试中的注意事项:
7.1流量控制
系统运行中,通过调整流量计和冷凝器下端排水管道上的节流阀,控制流过检测仪表的气体流量在400ml/min左右。
7.2信号输出
如果外部设备需要接系统的4-20mA输出信号读取浓度数据的情况,4-20mA输出信号是蓝色线已经接在端子排上,蓝色为电流输出正极,电流输出负极为24V负极。如果要使用 RS485接口读取浓度数据,需用一个DB9接头插入触控屏背面的COM2,9针为485A,8针为 485B,需结合通讯协议操作,如有需要可联系业务索取。
7.3冷凝器
冷凝器的目标冷凝温度使用默认温度即可。
7.4过滤器
需要定期手动维护清洗粉尘过滤器,防止粉尘堵塞气路。
八、应用领域:
石油石化、化工厂、冶炼厂、钢铁厂、煤炭厂、热电厂、自来水厂、医药车间、烟草公司、大气环境监测、科研院校、楼宇建设、消防报警、污水处理、工业过程化控制、锅炉房、垃圾处理厂、地下隧道、输油管道、加气站、地下管网检修、室内空气质量检测、食品加工、杀菌消毒、冷冻仓库、农药化肥、杀虫剂生产等。
九、设备清单:
序号 | 货品名称 | 数量 |
1 | SK/MIC-600-GAS-Y 气体浓度检测仪 | 1 |
2 | 7寸触摸屏 | 1 |
3 | 高效除湿除尘过滤器 | 1 |
4 | 采样泵 | 1 |
5 | 流量计 | 1 |
6 | 冷凝器 | 1 |
7 | 散热风扇 | N |
8 | 24V电源 | 1 |
9 | 漏电开关 | 1 |
10 | 流通池 | 1 |
11 | 排气(排水)泵 | 1 |
12 | 气路软管 | N |
13 | 不锈钢采样管 | 1 |
14 | 箱体 | 1 |
十、外箱尺寸图:
十一、产品物流包装:
附表:常用气体选型表
检测气体 | 量程 | 最大允许误差值 | 最小读数 | 响应时间T90 |
可 燃气(E X) | 0-100%LEL | <±3%(F.S) | 0.1%LEL | ≤10秒 |
可 燃气(E X) | 0-100%Vol | <±3%(F.S) | 0.1%Vol | ≤10秒 |
甲 烷(C H4) | 0-100%LEL | <±3%(F.S) | 0.1%LEL | ≤10秒 |
甲 烷(C H4) | 0-100%Vol | <±3%(F.S) | 0.1%Vol | ≤10秒 |
氧 气(O 2) | 0-30%Vol | <±3%(F.S) | 0.01%Vol | ≤10秒 |
氧 气(O 2) | 0-100%Vol | <±3%(F.S) | 0.01%Vol | ≤10秒 |
氧 气(O 2) | 0-5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氮 气(N 2) | 0-100%Vol | <±3%(F.S) | 0.01%Vol | ≤10秒 |
一氧 化碳(C O) | 0-100ppm | <±3%(F.S) | 0.1ppm | ≤25秒 |
一氧 化碳(C O) | 0-1000ppm | <±3%(F.S) | 0.1ppm | ≤25秒 |
一氧 化碳(C O) | 0-2000ppm | <±3%(F.S) | 0.1ppm | ≤25秒 |
一氧 化碳(C O) | 0-20000ppm | <±3%(F.S) | 1ppm | ≤25秒 |
一氧 化碳(C O) | 0-100000ppm | <±3%(F.S) | 1ppm | ≤25秒 |
二氧 化碳(C O 2) | 0-500ppm | <±3%(F.S) | 1ppm | ≤20秒 |
二氧 化碳(C O 2) | 0-2000ppm | <±3%(F.S) | 1ppm | ≤20秒 |
二氧 化碳(C O 2) | 0-5000ppm | <±3%(F.S) | 1ppm | ≤20秒 |
二氧 化碳(C O 2) | 0-50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二氧 化碳(C O 2) | 0-20%Vol | <±3%(F.S) | 0.01%Vol | ≤30秒 |
二氧 化碳(C O 2) | 0-100%Vol | <±3%(F.S) | 0.01%Vol | ≤30秒 |
甲 醛(CH 2O) | 0-10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甲 醛(CH 2O) | 0-1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甲 醛(CH 2O)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甲 醛(CH 2O) | 0-1000ppm | <±3%(F.S) | 1ppm | ≤45秒 |
臭 氧(O 3) | 0-1ppm | <±3%(F.S) | 0.001ppm | ≤20秒 |
臭 氧(O 3) | 0-5ppm | <±3%(F.S) | 0.001ppm | ≤20秒 |
臭 氧(O 3) | 0-50ppm | <±3%(F.S) | 0.01ppm | ≤20秒 |
臭 氧(O 3) | 0-100ppm | <±3%(F.S) | 0.01ppm | ≤20秒 |
臭 氧(O 3) | 0-2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臭 氧(O 3) | 0-30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臭 氧(O 3) | 0-20mg/L | <±3%(F.S) | 0.01mg/L | ≤30秒 |
臭 氧水(O 3) | 0-20mg/L | <±3%(F.S) | 0.01mg/L | ≤30秒 |
硫化 氢(H 2S) | 0-10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硫化 氢(H 2S)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硫化 氢(H 2S)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硫化 氢(H 2S) | 0-2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硫化 氢(H 2S) | 0-10000ppm | <±3%(F.S) | 1ppm | ≤45秒 |
二氧 化硫(SO 2) | 0-10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二氧 化硫(SO 2) | 0-2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二氧 化硫(SO 2)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二氧 化硫(SO 2) | 0-5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二氧 化硫(SO 2) | 0-2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二氧 化硫(SO 2) | 0-10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一氧 化氮(N O) | 0-10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一氧 化氮(N O)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一氧 化氮(N O) | 0-2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一氧 化氮(N O) | 0-5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二氧 化氮(N O 2) | 0-10ppm | <±3%(F.S) | 0.001ppm | ≤25秒 |
二氧 化氮(N O 2) | 0-100ppm | <±3%(F.S) | 0.01ppm | ≤25秒 |
二氧 化氮(N O 2) | 0-1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二氧 化氮(N O 2) | 0-5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二氧 化氮(N O 2) | 0-10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氮氧 化物(N OX)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氮氧 化物(N OX) | 0-2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氮氧 化物(N OX) | 0-5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氯 气(CL 2) | 0-10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氯 气(CL 2) | 0-2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氯 气(CL 2) | 0-2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氯 气(CL 2) | 0-2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氨 气(N H3)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氨 气(N H3)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氨 气(N H3) | 0-1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氨 气(N H3) | 0-5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氨 气(N H3) | 0-100%LEL | <±3%(F.S) | 0.1%LEL | ≤10秒 |
氢 气(H 2) | 0-100%LEL | <±3%(F.S) | 0.1%LEL | ≤10秒 |
氢 气(H 2) | 0-1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氢 气(H 2) | 0-20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氢 气(H 2) | 0-40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氢 气(H 2) | 0-100%Vol | <±3%(F.S) | 0.01%Vol | ≤20秒 |
氦 气(H e) | 0-100%Vol | <±3%(F.S) | 0.01%Vol | ≤20秒 |
氩 气(A r) | 0-100%Vol | <±3%(F.S) | 0.01%Vol | ≤20秒 |
氙 气(X e) | 0-100%Vol | <±3%(F.S) | 0.01%Vol | ≤20秒 |
氰化 氢(H CN) | 0-3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氰化 氢(H CN)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氯化 氢(H CL) | 0-2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氯化 氢(H CL) | 0-2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磷化 氢(P H3) | 0-5 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磷化 氢(P H3) | 0-25 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磷化 氢(P H3) | 0-2000 ppm | <±3%(F.S) | 1ppm | ≤30秒 |
二氧 化氯(CLO 2) | 0-1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二氧 化氯(CLO 2) | 0-1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二氧 化氯(CLO 2) | 0-2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环氧 乙烷(ET O)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环氧 乙烷(ET O) | 0-1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环氧 乙烷(ET O) | 0-100%LEL | <±3%(F.S) | 1%LEL | ≤30秒 |
光 气(C OCL 2) | 0-1ppm | <±3%(F.S) | 0.001ppm | ≤20秒 |
光 气(C OCL 2) | 0-50ppm | <±3%(F.S) | 0.01ppm | ≤20秒 |
硅 烷(Si H4) | 0-1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硅 烷(Si H4)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氟 气(F 2) | 0-1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氟 气(F 2) | 0-1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氟 气(F 2)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氟化 氢(H F) | 0-1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氟化 氢(H F)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溴化 氢(HB r)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乙硼 烷(B2 H6) | 0-10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砷化 氢(As H3) | 0-1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砷化 氢(As H3) | 0-1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砷化 氢(As H3)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锗 烷(Ge H4) | 0-2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锗 烷(Ge H4) | 0-2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联 氨(N2 H4) | 0-1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联 氨(N2 H4) | 0-3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四氢 噻吩(TH T) | 0-100mg/m3 | <±3%(F.S) | 0.01 mg/m3 | ≤60秒 |
溴 气(B r2) | 0-10ppm | <±3%(F.S) | 0.001ppm | ≤30秒 |
溴 气(B r2)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溴 气(B r2) | 0-2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乙 炔(C2H 2) | 0-100%LEL | <±3%(F.S) | 0.1%LEL | ≤30秒 |
乙 炔(C2H 2)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乙 炔(C2H 2) | 0-1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乙 烯(C2 H4) | 0-100%LEL | <±3%(F.S) | 0.1%LEL | ≤30秒 |
乙 烯(C2 H4)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乙 烯(C2 H4) | 0-20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乙 醛(C2 H4O) | 0-1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乙 醇(C2 H6O)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乙 醇(C2 H6O) | 0-2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甲 醇(C H6O)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甲 醇(C H6O) | 0-2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二硫 化碳(C S2)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二硫 化碳(C S2) | 0-50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丙烯 腈(C3 H3N)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丙烯 腈(C3 H3N) | 0-2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甲 胺(C H5N)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典 气(I 2) | 0-5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苯乙 烯(C8 H8) | 0-200ppm | <±3%(F.S) | 0.1ppm | ≤30秒 |
苯乙 烯(C8 H8) | 0-5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氯乙 烯(C2H3 CL)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三氯 乙烯(C2H CL3)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四氯 乙烯(C2 CL4)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笑 气(N 2O)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三氟 化氮(N F3)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过氧 化氢(H 2O 2)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硫酰 氟(SO 2F 2)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硫酰 氟(SO 2F 2) | 0-30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硫酰 氟(SO 2F 2) | 0-200g/m3 | <±3%(F.S) | 0.1g/m3 | ≤30秒 |
硫酰 氟(SO 2F 2)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硫酰 氟(SO 2F 2) | 0-5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硫酰 氟(SO 2F 2) | 0-10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C6 H6 | 0-1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C6 H6 | 0-100ppm | <±3%(F.S) | 0.01ppm | ≤30秒 |
C6 H6 | 0-2000ppm | <±3%(F.S) | 1ppm | ≤30秒 |
五、烟气中烟尘,氟,氯,砷排放的国家标准是多少?
其实按照相关水的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监测项目选定就可以了,比如地表水监测内容可以是pH、CODCr、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砷、氟化物、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氮、总磷、粪大肠菌群、铅、镉、汞辅碃滇度鄄道殿权东护、锌、铜、石油类、硫化物、六价铬
六、知道锅炉燃煤量和收到基灰分、烟气量等,怎么计算锅炉出口的烟尘排放量和烟尘浓度?
1. 烟尘产生量的计算:M1=B[w(Aar)+Qnet,arq4/32700]afh
式中:M1—锅炉烟尘产生量,t/h;
B—锅炉最大连续出力工况时的燃料消费量,t./h;
W(Aar)—燃料收到基灰份,%;
Qnet,ar—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kJ/kg;
q4—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afh—飞灰系数。
2. 锅炉烟尘排放量计算:M2=M1(1-ηc)
式中:M2—锅炉烟尘排放量,t/h;
ηc—除尘效率,%;
七、烟气烟尘国家标准内蒙古集排放量标准应是多少?
对于燃料不同的机组排放限值是不一样的。
现在燃气(非天然气)锅炉的排放标准:烟尘:10mg/m3,SO2:100mg/m3,NOx:200mg/m3。燃煤锅炉的排放标准:烟尘:30mg/m3,SO2:200mg/m3,NOx:100mg/m3。燃煤CFB(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排放标准:烟尘:30mg/m3,SO2:200mg/m3,NOx:200mg/m3。
八、锅炉烟气含氧量在线监测系统实施方案
锅炉烟气含氧量在线监测系统实施方案
引言
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推进,锅炉在生产、供暖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锅炉的运行稳定性对于保证生产效率和安全至关重要。其中,烟气的含氧量是判断锅炉燃烧效率和燃烧均匀性的重要指标。因此,锅炉烟气含氧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实施方案对于提高锅炉的运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设计
在锅炉烟气含氧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实施方案中,我们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对锅炉烟气含氧量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首先,我们选用高精度的氧气传感器作为监测设备。这种传感器具有快速响应、高度灵敏和准确度高的特点,能够有效地监测烟气中的氧气含量。同时,传感器还具备耐高温和抗污染的能力,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长时间稳定运行。
其次,我们设计了一套完善的数据处理系统。通过系统的采集模块,实时获取传感器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在数据处理中心,我们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烟气含氧量的实际数值,并将结果反馈给锅炉控制系统。
系统特点
锅炉烟气含氧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实施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烟气中的氧气含量,及时反馈给锅炉控制系统,实现对锅炉燃烧过程的精确控制。
- 高精度:采用高精度的氧气传感器,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全面分析:通过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系统能够对烟气含氧量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为运营人员提供科学依据。
- 自动化控制:通过将监测系统与锅炉控制系统相连接,实现对锅炉燃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 远程监控:系统支持远程监控,运营人员可以通过云平台随时随地监测锅炉烟气含氧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实施效果
锅炉烟气含氧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实施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首先,系统实现了对锅炉烟气含氧量的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大大提高了锅炉的燃烧效率和燃烧均匀性,降低了燃料消耗和排放物排放。
其次,系统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分析和评估,为运营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其制定合理的调整措施,优化锅炉的运行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系统支持远程监控,使运营人员可以远程随时掌握锅炉的运行状况,快速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减少了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
总结
通过锅炉烟气含氧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实施方案,我们有效地提高了锅炉的运行质量,优化了燃烧效率和燃烧均匀性。该系统具有实时监测、高精度、全面分析、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控等特点,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锅炉烟气含氧量在线监测系统将在工业生产、供暖和环保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推动工业发展和保护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九、哪家生产的超低排放烟气在线监测系统比较不错?
新泽仪器超低烟尘烟气在线监测系统是比较不错的
一、产品介绍
山东新泽仪器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高温抽取激光前散射原理,测量粉尘参数,氧气参数,温压流一体机测量温度、流速、压力;湿度仪测量湿度,将所有的监测参数传输至用户DCS系统,通过数采仪与环保部门的数据系统通讯。系统设备放置在分析小屋内,操作和维护方便;整套系统结构简单,模块化设计,稳定性强,运行成本低。
二、测量项目
测量参数:粉尘、氧气、温度、流速、压力、湿度;
三、测量方法
烟气粉尘测量方法:高温抽取激光前散射法;
烟气氧气测量方法:电化学;
烟气温度测量方法:热敏电阻(或热电偶);
烟气压力测量方法:压力传感器;
烟气流速测量方法:微差压法(皮托管);
烟气湿度测量方法:干湿氧法;
四、系统特点
烟气在线系统主要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优势一:自动化程度高,液晶屏显示系统流路,采集系统的详细状态信息,可作为数据有效性审核的最有利资源;
优势二:取样探头运用多级粉尘过滤技术与反吹相结合,有效解决探头易堵塞的难题,适应高尘、高湿、高温、高腐蚀性等最恶劣环境;
优势三:监测单元更换方便,维护成本低;
优势四:智能化设计,自动调零,量程超限报警、故障报警;
五、应用
烟尘浓度连续监测仪是新一代在线监测仪器,可以在风、雨、雷电、粉尘、高低温度等恶劣环境下长期连续不间断地监测污染源的烟尘排放情况,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以下领域: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中颗粒物浓度测试、除尘设备效率监测、燃烧效率监测、工业制造过程中粉尘浓度的测量、工矿企业职业健康保护粉尘监测、生产车间、厂房的粉尘负荷监控、科学研究、实验现场测试等。涉及行业包括水泥、火电、钢铁、冶金、炼油、铝业、石化、造纸、玻璃工业等。
十、锅炉烟气在线监测异常怎样向环保局写报告?
如果没有范本模板要求的话,有几点需要注明的。
1、异常状况的表征 2、异常导致的影响结果 3、异常发生的可能原因 4、异常状况发生后已经或计划采取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