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蠕变和应力松弛的区别?
蠕变: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应力松弛: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减少。
蠕变:固体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它与塑性变形不同,塑性变形通常在应力超过弹性极限之后才出现,而蠕变只要应力的作用时间相当长,它在应力小于弹性极限施加的力时也能出现。许多材料(如金属、塑料、岩石和冰)在一定条件下都表现出蠕变的性质。由于蠕变,材料在某瞬时的应力状态,一般不仅与该瞬时的变形有关,而且与该瞬时以前的变形过程有关。许多工程问题都涉及蠕变。在维持恒定变形的材料中,应力会随时间的增长而减小,这种现象为应力松弛,它可理解为一种广义的蠕变。
应力松弛:在维持恒定变形的材料中,应力会随时间的增长而减小,这种现象为应力松弛,它可理解为一种广义的蠕变。
二、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程序?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锚固:首先,使用锚固器将钢绞线固定在需要的位置。锚固器的类型和数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预应力:在锚固器固定钢绞线之后,使用张拉机对钢绞线进行预应力。张拉机的型号和配置也会因情况而有所不同。通常,张拉机会通过液压系统对钢绞线产生压力,使其产生预应力。
3.张拉:在预应力之后,使用张拉机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张拉时的力度和速度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通常,张力会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增加,直至达到所需的张力值。
4.放松:当的张拉到一定的程度后,需要放松张力以避免过度拉伸导致钢绞线断裂等问题
三、应力腐蚀的原理?
应力腐蚀是指在拉应力作用下,金属在腐蚀介质中引起的破坏。这种腐蚀一般均穿过晶粒,即所谓穿晶腐蚀。应力腐蚀由残余或外加应力导致的应变和腐蚀联合作用产生的材料破坏过程。应力腐蚀导致材料的断裂称为应力腐蚀断裂。
应力腐蚀一般认为有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两种。常见应力腐蚀的机理是:零件或构件在应力和腐蚀介质作用下,表面的氧化膜被腐蚀而受到破坏,破坏的表面和未破坏的表面分别形成阳极和阴极,阳极处的金属成为离子而被溶解,产生电流流向阴极。由于阳极面积比阴极的小得多,阳极的电流密度很大,进一步腐蚀已破坏的表面。加上拉应力的作用,破坏处逐渐形成裂纹,裂纹随时间逐渐扩展直到断裂。这种裂纹不仅可以沿着金属晶粒边界发展,而且还能穿过晶粒发展。
四、释放残余应力的原理?
释放应力实际上是用周期的动应力与残余应力叠加,是局部产 生塑性变形而释放应力。这里,残余应力是作为平均应力提高周期应力水平而起作用的。
振动处理是对构件施加一交变应力,如果交变应力幅与构件上某些所存在的残余应力之和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时,这些点产生塑性变形。
如果这些循环应力使某些点产生晶格滑 移,尽管宏观上没有达到屈服极限,也同样产生塑性变形,况且这些塑性变形往往是首先发生在残余应力最大的点上,因此,使这些点受约束得变形得到释放,从而降低了残余应力。
这就是用振动时效可从而降低了残余应力的原理。
五、应力扩散角的原理?
应力扩散角是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地基土是各向同性的、均质的线性变形体,而且在深度和水平方向上都是无限延伸的,即把地基看成是均质的线性变形半空间。这样就可以直接采用弹性力学中关于弹性半空间的理论解答。
由此可见对于Es1/Es2<3的时候完全可以采用附加应力系数法。因为Es1/Es2<3,模量相差别不大,所以可以认为是均质的,满足假定条件。
六、钢轨应力放散的原理?
应力放散计算钢轨伸长(或缩短)的公式为:l=0.0000118*t*L。(l--为伸缩量m,L--为放散轨条长m,t--为铺设时的轨温与设计锁定轨温之差,单位为度)。
比如:设计锁定轨温是40度,铺设时轨温20度,长度1000米,当气温升高后,在钢轨内产生强大的应力,容易造成涨轨跑道,这时就要把钢轨内的应力放掉。
在气温等于(或接近)40度时,解开锁定,让钢轨伸长,裁剪合适后再锁定,此时就符合设计的锁定轨温了,这时的钢轨内应力,在一定的温度变化幅度内,钢轨应力不至于太大,加上加强轨道的纵、横向主力,就不会造成涨轨了。
例子的钢轨伸长量为:0.0000118*(40-20)*1000=0.236m(236mm),这叫放散。
反之,就是拉伸,也就是说,在20度轨温的情况下铺轨,要使这时的轨温达到40度的设计轨温,就要拉长236mm,这就是拉伸。
七、切削消除应力的原理?
切削消除应力原理是将零件与材料加热到适合材料的温度,保温足够的时间,使得被处理件内部的晶格排列发生变化,恢复到用来的稳定状态。
例如,零件受到外力作用,晶格歪扭了,位置错动了,平衡被破坏了。消除应力热处理就可以去除这些现象
八、什么是预应力筋的松弛,为何短时的超张?
钢筋在高温和应力的作用下,在应变量维持不变,即钢筋的长度保持不变时,预应力钢筋的应力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应力松弛。
应力松弛与时间有关,在张拉初期发展很快,以后应力松弛减缓。应力松弛还与张拉控制应力有关,对普通预应力钢筋,当控制应力小于0.7fpuk时,松弛与控制应力成线性关系;当控制应力高于0.7fpuk时,松弛显著增大。由于钢筋在高应力下短时间的松弛可达到低应力下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的数值。根据这一原理,普通预应力钢筋,可采用短时间内超张拉的方法,维持2~5分钟,然后卸荷,再张拉至控制应力,可以减少预应力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但对于低松弛预应力钢筋,一般不宜采用超张拉。
九、简述拉伸实验原理及应力集中的应力状态?
材料拉伸试验(如钢筋):
1、弹性阶段:随着拉力的增加,钢筋开始伸长。因为应力与应变是一条直线,即两者成比例关系。我们称之为弹性阶段;
2、屈服阶段;随着拉力的继续加大,材料开始急剧变形。由于钢材的特性(即在受到很大拉力开始颈缩时,由于分子结构之间的作用,强度开始增大),应力会继续增加,但变形会急剧增大。处于僵持阶段;
3、破坏阶段:当拉力继续增大,材料的应力达到极限,会突然断裂,于是试验结束。
十、塑料的应力痕形成原理?
随着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的增加,Z先开始的是肉厚差应力痕、顶针斜顶应力痕、然后是肉厚差应力痕,Z后是浇口附近不规则的应力痕;
(2)外观平面或弧面形成明显的应力痕,胶厚突变,致使塑胶件薄壁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有从外到的冷却过程,使得冷却速率不一致,冷却的塑胶对先冷却的产生各种各样的作用应力;
(3)保压压力太高、模温太低、料温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