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路土环刀法干容重怎么计算?
公路土环刀法是用已知质量及容积的环刀,切取土样,称重后减去环刀质量即得土的质量,环刀的容积即为土的体积,进而可求得土的密度。测定环刀的质量及体积,切取土样将环刀刃口向下置于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力沿环刀外侧切,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加土样质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土干容重=土干密度*10.0KN/m3;
土干密度=土粒质量/土的总体积 或 土干密度=天然密度/(1+0.01*天然含水量)。
二、土壤干容重?
土壤(学名:soil)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很显然,土壤没有固定的干容重。
三、土壤容重单位?
单位容积的原状土壤(即包括粒间孔隙的体积在内)的重量,叫做容重。常用单位为:克/立方厘米,有时也用吨/立方米。土壤的重量是指在105~110℃条件下的烘干土重。土壤容重既然包括了孔隙所占的体积,因此土壤容重总是小于土壤比重。土壤容重的测定可以使用土壤硬度计进行测定分析
土壤容重不同于土壤比重的另一个方面,是土壤容重的数值变幅很大,一般常在0.9~1.8之间。这种变动是受土壤的质地、结构、松紧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如砂土虽然孔隙粗,但总孔隙量少,所以容重较大,而粘土则相反。又如土壤具有团粒结构的比板结的土壤的容重小。表土疏松且多含有机质,容重小;底土则相反,容重比表土大。通常耕层的土壤容重常在1.0~1.4之间。
容重是计算许多反映土壤性质的数值的基础数据,又是反映土壤物理性状的一个常用数值。通常是根据容重来计算耕层土壤的重量。
例如,容重1.25克/立方厘米,耕层厚度18厘米,计算每亩的耕层土壤重量。
1亩的面积为667平方米,土层厚度为0.18米,容重为1.25吨/立方米,则
667×0.18×1.25=150.075吨(即约30万斤)
又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5%,则每亩耕层中含有机质的数量为:
150吨×(2.5/100)=3.75吨
再如,耕层土壤的现有含水量为10%,要求灌水后的土壤含水量为25%,则每亩的灌水定额应为:
150吨×(25%-10%)=22.5吨
这就是说每亩土地的灌溉用水量是22.5公方。
四、土壤容重下降原因?
由于扩散角的存在,也就是说,随着深度增加,建筑物的荷载逐渐分散到边上的土层。
这样的话,土壤自重产生的应力与应变逐渐增加,建筑物荷载产生的应力与应变逐渐减少。
随着深度增加土壤体积含水量出现明显回升的趋势,直接原因可能是 .蒸发减弱,根系分布减少 ,地表径流增加
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质量含水量均有大幅度的变化,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现先减小后变大的趋势。在0-10 cm的土层中,土壤容重的大小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减小,在10-30 cm的土层中,土壤容重的大小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单峰曲线变化,>5 mm、0.5~1 mm粒级的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随着海拔的升高呈递减变化,1~2 mm、2~5 mm粒级的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0.25~0.5 mm粒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级随着海拔的升高呈递增趋势。
五、如何测定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是土壤的“假”密度,是包含了土壤孔隙的单位体积的土壤质量,用环刀法测定,一般在1.1-1.7g/cm3之间波动。
虽然都是质量除以体积,但是体积的含义不同。土壤密度的测量,去掉了土壤中的空气孔隙体积,只要是同类型的土壤,密度是一个基本固定的数值。土壤容重的测量,包含了空气孔隙,数值会变化很大。以上是个人理解。
六、土壤容重的意义?
土壤容重大小可以间接衡量土壤孔隙度.容重越小孔隙度越大,容重越大孔隙度越小板结程度越大
七、水分容重测定仪怎么使用?
01仪器拆箱后,仪器搬到工作台上,然后把水分仪的配件都拿出来。按照说明书上说的,放上三脚架、样品盘,然后仪器开机
02把样品绞碎了,放到仪器里面,然后按上箭头,按测试按键,仪器的灯就亮了。注意等重量稳定后,再按测试按键,仪器灯就亮了,开始工作
03测试过程中,可以按“显示”按键,查看取样量、水分值和测试时间。测试完后,仪器会响,直接出水分值、测试时间等。
八、土壤湿容重是多少?
土体由孔隙和土颗粒骨架组成,当土孔隙完全被水充填对应饱和状态(饱和重度),完全无水对应干状态(干重度),两者之间就是天然状态(有的说湿状态、即天然重度、湿重度)
土的天然容重是19.9,饱和容重是20.34,浮容重是10.34.利用的是土力学里土的三相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得到。
不是,它们之间有区别
九、土壤容重与土壤干密度的关系?
土壤干密度越大容重越大,干密度越小容重越小。
十、九环刀刀法?
九环刀基础刀法分为刺、挥、劈、带、斩五种。
1、刺又分直刺和斜刺。
2、挥又分为左挥和右挥,左挥是由左边由下向上挥刀,右挥是由右边向左由下向上挥刀,均以45度角为主。
3、劈又有直劈和斜劈,直劈就是由头到脚垂直下劈,斜劈是以45度角由左向右劈或者由右向左劈。
4、带实在就是隔挡,但不是硬碰硬的隔挡。
5、斩是以前手为轴心,用大臂带动小臂,后手带刀把往下往左往右,以直线砍进,幅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