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自动纤维测定仪原理?
先将纤维用自动取样器制成一端平齐的纤维束试样,然后夹入试样架的塑料薄膜内,送入电容传感器,测出试样的长度与相对截面〔根数)变化曲线,即纤维试样的长度截面(根数)累积频率曲线。
再经计算机算出纤维长度截面(根数)分布直方图、重量分布直方图、长度衷量累积频率曲线及照影仪曲线。另外再计算出若干长度指标,并由打印机打印出曲线图及部分指标。
二、全自动蒸馏装置原理?
采用远红外陶瓷加热炉,红外线辐射加热(无明火加热、防水);
加热区域须设有保温隔热设计,防止热量散失,样品受热均匀稳定;
可根据不同样品沸点自动控制加热速率,达到微沸或全沸,防止样品爆沸;
内置式冷却水循环机,含冷却水箱(约
30L);
具有高低水位报警提示及高水位时,仪器不再吸水,以防溢出功能;
蒸馏瓶接收区域可用不同规格容器,方便更换;
具有声光报警提示功能,提示操作者蒸馏结束;
蒸馏过程中,能实时显小田山仪4,以观察蒸馏速度;
三、双管巴乌的原理?
双管巴乌又称双眼巴乌。彝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蒙自、建水等地。 演奏时,管身竖置,将两个簧管含入口中,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横按两管上三孔, 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横按两管下三孔,吹气鼓簧按孔发音,音域c1—c2,为一个八度。一般不能超吹。双管巴乌音色清脆明亮,音量较大。常用于独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 。乐曲有《宰节莫》等。
四、蒸馏及沸点的测定仪器怎么装?
安装蒸馏装置的顺序一般是先从热源开始,自上而下,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要看实验环境而定)。
首先根据热源高度固定铁架台上铁圈的位置,其高度以火焰尖能燃及石棉网为宜。
将蒸馏瓶用铁夹夹稳置于石棉网上,装上燕馏头和温度计(注意温度计位置),调整冷凝管的位置使之与蒸馏支管同轴,并沿此轴线方向将冷凝管和蒸馏头紧密地连接起来,然后依次安装接液管和接收瓶。
整个装置要求端正,旋转蒸发仪无论从正面或侧面观察,装置中各仪器的轴线都要成一直线,安装牢固。
除接液管与接收瓶之间留有间隙外,整个装里中的各部分都应装配紧密,不漏气.。
五、什么叫蒸馏,蒸馏的原理?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并随之使蒸气部分冷凝,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的单元操作。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等领域。其原理以分离双组分混合液为例。将料液加热使它部分汽化,易挥发组分在蒸气中得到增浓,难挥发组分在剩余液中也得到增浓,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组分的分离。两组分的挥发能力相差越大,则上述的增浓程度也越大。在工业精馏设备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与部分冷凝的气相直接接触,以进行汽液相际传质,结果是气相中的难挥发组分部分转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挥发组分部分转入气相,也即同时实现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六、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原理?
它的原理基于蒸馏的原理,利用水和蒸气在不同条件下的沸点差异来进行分离。
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两个蒸馏室、一个蒸汽发生器、一个冷凝器、一个收集瓶和多个传感器、控制器等。
首先,在第一个蒸馏室中,加热器将水加热至沸点,水蒸气上升穿过冷凝器,冷凝器中的冷却水使水蒸气在冷凝器中冷却凝结成水,从而得到初步纯化的水。
然后,这些水蒸气进入第二个蒸馏室,蒸馏室通过加热器使水蒸气再次沸腾,形成更纯净的水蒸气。这些蒸汽再次穿过冷凝器,冷却凝结成超高纯度水。
整个蒸馏过程由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自动控制,保证了水的高纯度。同时,通过防止外界污染物的进入,保证了高纯度水的生产质量。
七、自动纯水蒸馏器工作原理?
各种蒸馏水器都时利用液体遇热气化遇冷液化的原理制备蒸馏水的。
蒸馏水器使用方法
(1)打开进水,使蒸发锅内水注到标准先后再关闭。通电工作后再打开防水,使蒸馏水流入容器内。
(2)蒸馏水器应与外接电路连接好。
(3)不同的电源连接方法也不同。各种情况下的正确接线方法.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电热管的水垢也慢慢增加,电热管的热量不易传出,蒸馏水出水量慢慢减少,这时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水垢。如出水量明显减少,肯定有电热丝烧断,引起功率减少,出水量减少,可用万用表查出烧断的电热管并更换。更换后应放水观察是否漏水或渗水,只有无渗水后方可通电使用。
八、双管异程式的原理?
暖气片管道有许多种安装方式,双管同程并联就是其中一种,也被叫做双管同程。双管异程并联和双管同程并联的夜店大同小异,但是在运行原理上是有差别的。
双管同程叫做先供后回,就是前端第一组暖气片的回水暂不向主管道循环,而是往下继续走,连接下一组暖气片的回水管,依次类推, 从最末端暖气片拉出一根回水管路,回到主管道的回水管上。系统每组暖气片的 水流量基本上是相同的,系统非常平衡,一般不会出现末端不热的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水力系统平衡最佳的方式。
九、自动水分测定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自动水分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样品中水分含量的仪器。其原理和使用方法如下:
原理:
自动水分测定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物质中水分含量与其物理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常见的自动水分测定仪通常采用热重法(Thermogravimetric Method)进行测量。该方法通过在一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加热样品,将样品中的水分转化为水蒸气,并测量样品质量的变化来计算水分含量。
使用方法:
1. 样品准备:将待测样品制备成适当的形状和质量。确保样品代表性并去除表面的水分。
2. 校准仪器:根据仪器的要求,进行校准操作,以保证测量准确性和精度。
3. 设置测试参数:根据样品性质和测量要求,设置仪器的测试参数,如加热温度、测试时间等。
4. 放置样品:将样品放置在自动水分测定仪的测试腔室中。确保样品均匀分布并避免重叠。
5. 开始测试:启动仪器,按照预设的参数进行加热测试,观察样品质量的变化过程。
6. 测量计算:仪器会实时监测样品质量的变化并记录数据。根据仪器的原理和算法,计算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7. 结果分析: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对测试结果进行进一步处理和报告生成。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型号和品牌的自动水分测定仪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异,具体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应根据仪器的用户手册和厂商指导来进行操作。遵循仪器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是确保准确测量和安全使用的关键。
十、加压蒸馏的原理?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并随之使蒸气部分冷凝,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
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的单元操作。
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等领域。
其原理以分离双组分混合液为例。
将料液加热使它部分汽化,易挥发组分在蒸气中得到增浓,难挥发组分在剩余液中也得到增浓,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组分的分离。
两组分的挥发能力相差越大,则上述的增浓程度也越大。
在工业精馏设备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与部分冷凝的气相直接接触,以进行汽液相际传质,结果是气相中的难挥发组分部分转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挥发组分部分转入气相,也即同时实现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液体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表面溢出的倾向。
这种倾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如果把液体置于密闭的真空体系中,液体分子继续不断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气,最后使得分子由液体逸出的速度与分子由蒸气中回到液体的速度相等,蒸气保持一定的压力。
此时液面上的蒸气达到饱和,称为饱和蒸气,它对液面所施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
实验证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
这是指液体与它的蒸气平衡时的压力,与体系中液体和蒸气的绝对量无关。
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
很明显,蒸馏可将易挥发和不易挥发的物质分离开来,也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
但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必须相差很大(至少30℃以上)才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时,由于大气压往往不是恰好为0.1MPa,因而严格说来,应对观察到的沸点加上校正值,但由于偏差一般都很小,即使大气压相差2.7KPa,这项校正值也不过±1℃左右,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将盛有液体的烧瓶放在石棉网上,下面用煤气灯加热,在液体底部和玻璃受热的接触面上就有蒸气的气泡形成。
溶解在液体内的空气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瓶壁上的空气有助于这种气泡的形成,玻璃的粗糙面也起促进作用。
这样的小气泡(称为气化中心)即可作为大的蒸气气泡的核心。
在沸点时,液体释放大量蒸气至小气泡中,待气泡的总压力增加到超过大气压,并足够克服由于液柱所产生的压力时,蒸气的气泡就上升逸出液面。
因此,假如在液体中有许多小空气或其它的气化中心时,液体就可平稳地沸腾,如果液体中几乎不存在空气,瓶壁又非常洁净光滑,形成气泡就非常困难。
这样加热时,液体的温度可能上升到超过沸点很多而不沸腾,这种现象称为“过热”。
一旦有一个气泡形成,由于液体在此温度时的蒸气压远远超过大气压和液柱压力之和,因此上升的气泡增大得非常快,甚至将液体冲溢出瓶外,这种不正常沸腾的现象称为“暴沸”。
因此在加热前应加入助沸物以期引入气化中心,保证沸腾平稳。
助沸物一般是表面疏松多孔、吸附有空气的物体,如碎瓷片、沸石等。
另外也可用几根一端封闭的毛细管以引入气化中心(注意毛细管有足够的长度,使其上端可搁在蒸馏瓶的颈部,开口的一端朝下)。
在任何情况下,切忌将助沸物加至已受热接近沸腾的液体中,否则常因突然放出大量蒸气而将大量液体从蒸馏瓶口喷出造成危险。
如果加热前忘了加入助沸物,补加时必须先移去热源,待加热液体冷至沸点以下后方可加入。
如果沸腾中途停止过,则在重新加热前应加入新的助沸物。
因为起初加入的助沸物在加热时逐出了部分空气,再冷却时吸附了液体,因而可能已经失效。
另外,如果采用浴液间接加热,保持浴温不要超过蒸馏液沸点20C,这种加热方式不但可以大大减少瓶内蒸馏液中各部分之间的温差,而且可使蒸气的气泡不单从烧瓶的底部上升,也可沿着液体的边沿上升,因而可大大减少过热的可能。
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但是具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粹的化合物,因为某些有机化合物常和其它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和物,它们也有一定的沸点。
不纯物质的沸点则要取决于杂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和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假如杂质是不挥发的,则溶液的沸点比纯物质的沸点略有提高(但在蒸馏时,实际上测量的并不是不纯溶液的沸点,而是逸出蒸气与其冷凝平衡时的温度,即是馏出液的沸点而不是瓶中蒸馏液的沸点)。
若杂质是挥发性的,则蒸馏时液体的沸点会逐渐升高或者由于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了共沸点混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温度可保持不变,停留在某一范围内。
因此,沸点的恒定,并不意味着它是纯粹的化合物。
蒸馏沸点差别较大的混合液体时,沸点较低者先蒸出,沸点较高的随后蒸出,不挥发的留在蒸馏器内,这样,可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故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须熟练掌握。
但在蒸馏沸点比较接近的混合物时,各种物质的蒸气将同时蒸出,只不过低沸点的多一些,故难于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只好借助于分馏。
纯液态化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沸程范围很小(0.5~1℃)。
所以,蒸馏可以利用来测定沸点。
用蒸馏法测定沸点的方法为常量法,此法样品用量较大,要10 mL以上,若样品不多时,应采用微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