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粉炉粉煤灰的特点
煤粉炉粉煤灰的特点:
1、表观色泽
由于成分和组分不同,粉煤灰表观色泽变化很大。低钙粉煤灰随着碳分含量从低到高,从乳白色变至灰黑色。在一般情况下,粗略地可从色泽的变化观察粉煤灰性质的变化。高钙粉煤灰一般呈浅黄色,可反映氧化钙含量。目前,最新的研究认为,粉煤灰色泽不可以反映其结构。
2、粒径和细度
所收集的统灰粒径变化为0.5~300μm,这一范围与水泥接近,但其中大部分的颗粒要比水泥细得多。国内沿用标准筛测定,现在的我国粉煤灰新标准把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粉煤灰的试验方法和筛余量指标从用80μm标准筛人工筛分法改为用气流筛测定45μm的筛余量。如JGJ28-1986规定,以80μm标准筛测定细度,其筛余量:I级灰不大于5%,II级灰不大于8%,III级不大于25%。因为45μm以下粉煤灰颗料对混凝土性质的贡献较大,GB1596-2005粉煤灰新标准中,采用45μm筛余量(%)为细度指标,规定I级灰不大于12%,II级灰不大于20%,III级灰不大于45%。细度是粉煤灰最重要的参量,有的专家认为可以用来作为评估用于混凝土中粉煤灰质量的基本参量。至于代替细集料或用以改善工作性的粉煤灰细度则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
3、比表面积
因为粉煤灰中密实颗粒和内部表面积很大的多孔颗粒混在一起,用比表面积方法不易准确测定颗粒的粗细。沿用测定水泥比表面积法测定粉煤灰比表面积的变化范围一般为1500~5000cm2/g,仍可用作反映粉煤灰组合颗粒内外表面积的综合情况。
4、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大致可分三种形式:
①颗粒级配细于水泥,主要用于钢筋混凝土中取代水泥或水泥混合材料。
②包括统灰和分选后的粗灰,颗粒级配粗于水泥,主要用于素混凝土和砂浆中取代集料。③混灰。与炉底灰混合的粉煤灰,用作取代集料或用作水泥混合材料(尚须与熟料共同磨细或分别麿细),或者作填筑用粉煤灰。
5、密度
普通粉煤灰密度为1.8~2.3g/cm2,约等于硅酸盐水泥的2/3。粉煤灰堆积密度的变化范围为0.6~0.9g/cm3,振实后的堆积密度为1.0~1.3 g/cm3。高钙粉煤灰密度略大。
最近我国用于混凝土的粉煤灰特征化研究完全证实,密度是粉煤灰技术特征中一个很重要的参量,它可用于混凝土用粉煤灰的质量评定和质量控制,特别是能用于粉煤灰质量均匀性评定和控制。
6、需水量比
粉煤灰需水量比是按规定的水泥标准砂浆流动性试验方法,以30%的粉煤灰取代硅酸盐水泥时所需的水量与硅酸盐水泥标准砂砂浆需水量之比。这个性质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粉煤灰物理性质的优劣,而且可以用来估计粉煤灰对混凝土的一些重要性质的影响。最劣粉煤灰的需水量比高达120%以上,特优粉煤灰则可能在90%以下。GBJ146-1990、GB1596-2005和JGJ28-1986都规定I级粉煤灰需水量比不大于95%,II级灰不大于105%,III级灰不大于115%。
知识点延伸:
煤粉炉粉煤灰主要由硅铝玻璃、微晶矿物颗粒和未燃尽的残炭微粒所组成,其化学成分以氧化硅和氧化铝为主。粉煤灰具有水硬性。煤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使粉煤灰中的杂质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有偏高岭土、游离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这些物质如果用碱性物质来“激发”,则能够表现出水硬化能力,即能够产生一定的强度和对松散材料具有一定的粘结能力。
二、拉曼激光气体分析仪在哪些行业适用?
呵呵,拉曼激光气体分析仪能同时测量八种气体,可测气体达一百多种,对预处理气体要求不高,温度在40摄氏度以下,压力为一个大气压就可以了,所以可应用的行业很多哦,比如说:
1、发电厂生产过程气体分析与监测
2、生物工程发酵过程气体分析
3、化肥厂生产过程气体分析
4、甲醇、乙醇生产过程气体分析
5、炼油厂生产过程气体分析
6、石油化工生产过程气体分析
7、天然气气体组分分析
8、油田录井气体分析仪
9、热处理工艺过程中多气体分析
10、煤化工生产过程气体分析
11、钢铁厂三混气气体组分及热值分析
12、水泥生产过程气体组分及热值分析
13、陶瓷生产过程气体组分及热值分析
三、c20混凝土路面长时间不能凝固是什么原因
通过混凝土路面、地面等“起粉”层的对比的检验,分析了造成混凝土表面“起粉” “起砂”的原因,并从混凝土强度、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养护等角度提出了预防或减少混凝土表面“起粉” “起皮”或“露砂”的技术措施。
路面、地面、楼面等混凝土工程要求其平整、美观、耐磨,而且不起灰、不跑砂。但实际上许多地面工程常会出现表面“起粉”、“起皮”或“露砂”等现象。虽然混凝土表面的“起粉”、“起皮”或“露砂”并不影响其抗压强度等级,但会影响混凝土路面、地坪或楼面的美观性、耐磨性、抗渗性等。引起用户投诉,施工单位和水泥企业互相扯皮 ,对工程交付有较大影响。
一 混凝土 “起粉” 面层的取样检验
某地混凝土路面工程,采用C35强度等级的商品混凝土,其中有部分路面用的是不掺粉煤灰 (纯水泥混凝土)的商品混凝土,另一部分路面用的是掺有10%粉煤灰的商品混凝土。水泥用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水泥。竣工后发现,未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没有“起粉”现象,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一段出现了“起粉”和“露砂”现象,一段没有出现了“起粉”和“露砂”现象。经工程质检部门抽芯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施工部门认为:拌制混凝土时掺入的粉煤灰或水泥厂家磨制水泥时掺入的混合材等水硬性较差的材料是导致路面“起粉”的主要原因,认为这部分材料密度较小,易富集于新拌混凝土表面,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硬度大幅度下降,造成“起粉”、 “起皮”和 “起砂”。
供应商则认为:混凝土表面“起粉”主要是施工过程振捣过度或施工后养护不当造成的,与混凝土掺加材料本身或水泥等是否掺有粉煤灰无关。
为此某研究单位对混凝土路面起粉层、未起粉的不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面层和不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基层灰浆进行了现场取样,即:
试样A:不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表层灰浆;
试样B: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表层起粉层灰浆;
试样C:不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基层灰浆。
对上述样品的化学结合水和酸不溶物中的SiO2、AL2O3含量进行了检测。
众所周知: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粉煤灰及粘土质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与AL2O3。样品的酸不溶物的SiO2和AL2O3的分析结果表明,试样A与试样B的AL2O3含量相近,且小于试样C。这说明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表层起粉层灰浆中没有大量的粉煤灰,即混凝土路面表层起粉层灰浆中没有粉煤灰聚集现象。可见“起粉”主要原因不是粉煤灰在混凝土表面富集。
根据水泥的水化程度与化学结合水含量的关系, 测定样品中化学结合水与CaO的含量,对比单位CaO 所带有的化学结合水的多少,即可比较相对水化程度的高低。
从化学结合水含量检验结果看,试样A、B的水化程度均高于试样C,即两面层样品的水化程度均高于基层样品。其中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表层起粉层灰浆——试样B的单位CaO带有的化学结合水高达0.73,是纯水泥路面基层混凝土样品C的2.49倍,比不“起粉”的纯水泥路面表层样品A高出56.53%。这说明混凝土表层水泥颗粒的水化程度比混凝土内部的颗粒的水化程度要大,其中以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表层起粉层灰浆为最大。
试验分析结论: 从试样的SiO2、AL2O3和化学结合水含量检测结果表明,“起粉”主要原因不是粉煤灰在混凝土表面富集。“起粉”主要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泌水,造成表层水灰比过大,水泥水化较充分所致。虽然水泥具有较高的水化程度和较大的水化空间,但水化产物搭接松散、强度较低才是表面“起粉”的真正原因。
类似于路面“起粉” “起皮” 和“起砂”的现象还常见于大面积的楼面、停车场、仓库地面等薄壁混凝土等工程,对这类问题的多次现场分析及取样分析结果均表明,“起粉”的主要原因不是粉煤灰或其它混合材或掺合料的在面层的聚集,而是混凝土泌水, 造成混凝土表层结构疏松、强度偏低。
二 混凝土面层“起粉” “起砂”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面层的“起粉” “起砂”除由于泌水引起外,也有可能养护时间不足或过分失水的原因引起。规范规定除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外;其他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时,不少于14天;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l4天,如养护时间不够,则在太阳暴晒或干燥空气中造成水分大量蒸发,表面水分的蒸发大于混凝土的泌水速度,将导致表层水分大量挥发,水泥会减缓甚至停止水化,表层水泥得不到充分的水化,面层就无法达到设计强度,建立不起足够的表面强度进而发生起粉或起砂等质量问题。从众多起案例分析来看,因泌水而导致混凝土表面“起粉”的情况居绝大多数。
新拌混凝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密度不同的水泥颗粒、砂、石等多种固体和水等组成的混合料,混凝土浇筑后在凝结以前,新浇混凝土内悬浮的固体粒子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当混凝土保水能力不足时,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会出现一层水,这种现象叫做泌水。在水泥等的凝结过程中,密度大的粒子要沉降,密度小的水往上析出,因而产生了固体粒子与水的分离。即新拌混凝土的泌水和离析一样,是不可避免地的一种趋势。只可减缓,但不能消除。
影响混凝土泌水的因素主要有混凝土的配合比、组成材料、施工与养护等几方面。
(一)配制混凝土时水灰比过大
路面混凝土规范规定其水灰比应小于0.5,而且要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150--170kg/m3。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水泥石浆体的强度。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中多余的游离水分的蒸发,在水泥浆面层产生过多毛细孔,降低了密实性,降低了混凝土面层的强度,地面容易起粉起砂。另外,表面水分过多,混凝土面层抹压修光时间延长,甚至有可能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造成施工地面质量无法保证。混凝土中的水除了与水泥发生水化作用外,是为了满足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有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或施工方便,将混凝土坍落度尽量放大,最好是自动摊平。甚至擅自加水放大坍落度,结果造成混凝土表面大量泌水。如某停车场地面工程,因混凝土坍落度大、表面泌水严重,造成地面大面积起砂。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越长,自由水越多,水与水泥分离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容易泌水; 泌水越严重,表层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
(二)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1 砂石集料含泥量:含泥较多时,会严重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粘土中的粘土粒会包裹水泥颗粒,延缓及阻碍水泥的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结,从而加剧了混凝土的泌水。
2 不宜使用细砂:砂的细度模数越大,砂越粗,越易造成混凝土泌水,尤其是0.315mm以下及2.5mm以上的颗粒含量对泌水影响较大。细颗粒越少、粗颗粒越多,混凝土越易泌水。
规范要求不宜使用细砂,这不仅是因为细砂的强度低、需水量大、干缩性大,也容易造成地面开裂;也因为细砂引起保水性差,不利于地面修光;与水泥的粘结性能差,降低砂浆的强度。所以混凝土路面或地面一旦使用细砂,地面起砂的可能性很大。如某篮球场的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地面施工中因为砂紧张,使用了细度模数为1.8—2.0的细砂,结果造成了大面积“起粉”“起砂”的质量问题。
3 矿物掺合料的的掺量和品质
掺合料颗粒分布同样也影响着混凝土的泌水性能,若矿物掺合料的细颗粒含量少、粗颗粒含量多,则易造成混凝土的泌水。如用细磨矿渣作掺合料,因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减少,矿渣的水化速度较慢,且矿渣玻璃体保水性能较差,往往会加大混凝土的泌水量;粉煤灰过粗,微细集料效应减弱,也会使混凝土泌水量增大。
粉煤灰在道路混凝土中的应用,国内外已有大量工程实例。试验结果表明:C35道路混凝土中掺入45 kg/m3粉煤灰时,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最佳,此时粉煤灰掺量为胶材量的12.0%。为此推荐粉煤灰掺量为水泥用量的8%- 20%。特别是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粉煤灰掺量不能太大, 否则早期强度低,如养护不充分,混凝土得不到充分水化,易“起粉”和耐磨性降低。
粉煤灰的品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规范规定III级粉煤灰不能用于钢筋混凝土和C30以上路面混凝土。但目前国内的粉煤灰除经过处理的I级灰能保证品质外,II级灰质量很难保证,基本上是统灰,其活性指数达不到要求,许多粉煤灰如同砂、石粉的功能一样,仅仅是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对混凝土路面的性能有害而无利。另外,如直接使用湿排成团粉煤灰或受潮粉煤灰时,因搅拌不开或不均匀,从而引起“起皮”、空鼓等质量问题。
4水泥的品种和特性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与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关。水泥的凝结时间、细度、比表面积与颗粒分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所配制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越长,且凝结时间的延长幅度比水泥净浆成倍地增长,在混凝土静置、凝结硬化之前,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水泥的细度越粗、比表面积越小、颗粒分布中细颗粒(<5um)含量越少,早期水泥水化量越少,较少的水化产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致使内部水分容易自下而上运动,混凝土泌水越严重。
有些立窑企业使用萤石矿化剂,由于控制不好,致使熟料的凝结时间大幅度延缓;有的由于水泥粉磨时,控制细度较粗,比表面积较小,造成凝结时间过长;水泥的凝结时间过长均易导致混凝土泌水最终引起混凝土面层“起粉” “起砂”。
有些粉磨设备磨制的水泥,尤其是带有高效选粉机的系统磨制的水泥,虽然比表面积较大,细度较细,但由于选粉效率很高,水泥中细颗粒中小于3微米的含量少,也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泌水和起粉等问题。
5混凝土外加剂品种和掺量:掺量过多或者缓凝组分掺量过多,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离析,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导致严重泌水。
(三) 施工原因
混凝土工程,不仅了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改善了环境,而且提高施工效率。但由于一些单位在施工中不注重施工与养护,出了质量问题将责任推向水泥生产企业,由此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质量纠纷。因施工引起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局部过振
混凝土振捣的目的是使其密实,并便于收浆、抹面。因此不管哪种振捣设备,只要不漏振,以混凝土表面平整、基本不再冒泡、表面出现浮浆即可。但有的施工人员不按规范施工, 振动到一个位置不移动,而且振捣充分也不关闭,造成局部过振,造成过分离析或泌水,引起局部起皮、起砂。
2非正常的淋水、洒水
在浇筑地面混凝土之前,淋湿模板时应避免使地面基础积水,如有积水,会使浇注地混凝土水灰比过大,经过振捣,过多地水会泌出表面;有的施工人员为便于收光、抹面,在混凝土面层随意洒很多水,致使混凝土面层水灰比增大,强度严重降低而出现起皮、起砂现象。
3不适宜的压平修光时间
修光过早,混凝土表面会析出水,影响表层砂浆强度;修光过早,有时会由于修光阻断泌水通道,在修光压实层下形成泌水层,造成修光层脱落(即起壳)。修光时间过迟,则会扰动或损伤水泥凝胶体的凝结结构,影响强度的增长,造成面层强度过低,也会产生起粉或起砂现象。
4 其它因素
当混凝土表层的水泥尚未硬化就洒水养护或表面受到雨水的冲刷时,亦会造成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混凝土施工中,如下雨时未覆盖,随意撒水泥粉处理等等,也是经常碰到的问题。一些施工单位在下小雨时, 没有覆盖措施,一旦表面露砂,就撒水泥粉处理,结果工程完工后,用不了多久地面就起皮或起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