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含量测定仪规定?

admin 泰里仪器网 2024-11-11 18:31 0 阅读

一、瓦斯含量测定仪规定?

瓦斯压力测定仪为了研究和掌握防治煤层瓦斯涌出与突出的理论与技术。采用浆液封孔新技术,能够在各类矿井,不同岩层条件下,正确地测得煤层瓦斯的真实压力

用途

瓦斯压力测定仪是用于各类矿井,不同 岩层条件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的一种仪器

工作原理

采用两组胶圈封孔,并向两组封孔胶圈之间注入压力始终高于瓦斯压力的粘液。压力粘液渗入钻孔周围的微裂隙,因形成了胶圈封粘液,粘液封瓦斯的封孔系统。从而严密地封闭了钻孔防止了瓦斯的泄漏,测定出真实的煤层瓦斯压力。

选型说明

在设定煤层瓦斯压力低于6Mpa时设计的,故预测煤层压力高于6Mpa时不适用。

技术参数

项目名称 规格范围 备注

测定压力 0~8MPa -

粘液缸压力 0~8MPa -

封孔深度 8m 可增加到20M以上

液体封段长度 1.8m 可增加到3.6M以上

钻孔直径 φ61~φ63mm 钻头直径φ60

每节钢管长 1.8m -

组装前外形尺寸 1950×370×250mm 长×宽×高

重量 140kg -

二、纳米药物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不错,纳米药物的境遇可说是“一朝被人识,独秀占枝头”。起步于2000年左右的纳米医药由于在肿瘤、心血管病、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诊治方面所显示出来的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短短几年就成为各国政府的“宠儿”。21世纪以来,各国政府相继加大了对纳米药物研究的资助力度,美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将纳米生物技术和纳米药物作为本国国家纳米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 所以纳米药物就业前景不错。  

三、沥青含量测定仪是什么实验?

1. 沥青含量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定沥青含量的实验仪器。2. 这种实验仪器通过热解沥青样品,将其中的沥青蒸发出来,然后通过重量差来计算沥青的含量。具体来说,实验过程中首先将沥青样品放入测定仪器中,然后加热样品使沥青蒸发,蒸发出的沥青会被收集起来,最后通过称重来计算沥青的含量。3. 沥青含量测定仪在道路建设、材料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测定沥青含量,可以评估沥青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为工程设计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此外,沥青含量测定仪还可以用于研究沥青的热稳定性、氧化性等特性,为沥青材料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四、沥青含量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1、打开沥青含量测定仪电控箱上的电源开关。

2、打开手机上的沥青含量测定仪应用程序,单击“试验准备键”。观察温度、当前重量显示是否正常,如出现异常请与制造商联系。

3、标准设置:设置试验温度及相关的试验信息。

4、参数设置:设置含油量修正系数。

5、启动温度控制功能:打开“温度控制”开关键,系统会自动加热并控制到“标准设置”设定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试验开始”开关被激活。

6、启动试验开始功能:确认温度及重量显示稳定后,单击计算机界控制面上的“试验开始”开关键,这时“称量皮重”键被激活。

7、称量料筐及托盘的重量(既皮重):待温度稳定后,打开主燃烧室隔热炉门,将料筐及托盘一并平稳的放入炉腔内。关好炉门,待重量显示稳定后点击“称量皮重”键即可称出皮重。

8、称量料重:皮重称量完毕后,“称量料重”开关将自动被激活,打开主燃烧室隔热门取出料筐及托盘。关闭主燃烧室隔热门,待重量显示稳定后点击“称量料重”开关键即可称出沥青混合料的重量,同时“温控”功能自动启动。

9、取出试样:当手机自动判断沥青完全燃烧干净后“取出试样”开关键被自动激活;打开炉门,平稳取出混合料(托盘、料框及集料)。关闭炉门后,点击“取出试样”开关键,“试验结束”开关键被激活。

10、试验结束:关闭炉门,待重量显示稳定后点击“试验结束”开关键(本次试验结束,手机自动计算并显示结果)。

11、试验结果的保存或打印:试验结束后,试验结果会自动按时间顺序保存在手机中以供日后调用;如果用户需要可随时打印输出试验报告。

12、试验完成:关闭电控箱的电源开关、拔下功率电缆插头、退出应用程序操作界面、关闭手机。

13、料筐的存放:将料筐清理干净置于干燥处。

五、纳米药物历史现状及前景?

纳米药物制剂的现状与未来

在药剂学中纳米粒的尺寸界定在1~1000纳米之间。药剂学中的纳米粒可以分成两类:纳米载体和纳米药物。纳米载体系指溶解或分散有药物的各种纳米粒,如纳米脂质体、聚合物纳米囊、纳米球、聚合物胶束等。纳米药物则是指直接将原料药物加工成的纳米粒。

纳米粒制备技术

纳米粒制备的关键是控制粒子的大小和获得较窄且均匀的粒度分布,减少或消除粒子团聚现象,保证用药有效、安全和稳定。毫无疑问,生产条件、成本、产量等也是综合考虑的因素。目前发展的纳米粒制备技术可分为3类,即机械粉碎法、物理分散法和化学合成法。除传统的一些机械粉碎设备的改进,如振动磨、气流粉碎机、超声喷雾器等外,也开发了一些新的机械粉碎技术,如超临界流体技术、超临界流体-液膜超声技术、高压均质法-气穴爆破技术等先进技术及相关设备。

不同的制备技术和工艺适合于不同种类纳米粒的制备。例如,熔融分散法主要用于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的制备;溶剂蒸发法、乳化/溶剂扩散法等物理方法可用于纳米混悬液或假胶乳的制备;而利用聚乳酸(pla)、聚丙交酯-乙交酯、聚氨基酸、壳聚糖等作为疏水链段,利用聚乙二醇(peg)、聚氧乙烯(peo)-聚氧丙烯等作为亲水链段,合成具有表面活性的嵌段共聚物或接枝共聚物,在水中溶解并形成纳米胶束;将含有壳聚糖-peg嵌段共聚物的水溶液与聚阴离子化合物-三聚磷酸钠的水溶液混合,由于相反电荷的结合而凝聚成纳米粒等。

纳米粒的应用

1.改善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 在表面活性剂和水等存在下直接将药物粉碎成纳米混悬剂,适合于包括口服、注射等途径给药,以提高吸收或靶向性。通过对附加剂的选择可以得到表面性质不同的微粒,特别适合于大剂量的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和注射给药。纳米粒可以提高药物溶出度,也可以提高溶解度,还可以增加粘附性,形成亚稳晶型或无定形以及消除粒子大小差异产生的过饱和现象等。

2.靶向和定位释药 纳米粒在体内有长循环、隐形和立体稳定等特点,这些特点均有利于增加药物的靶向性,是抗肿瘤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的良好载体。用聚山梨酯80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显著提高了药物的脑内浓度,改善了脑内实质性组织疾病和脑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效性。口服给予纳米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能增加其在肠道上皮细胞的吸附,延长吸收时间,增加药物通过淋巴系统的转运和通过肠道payer’s区m细胞吞噬进入体内循环等。

3.生物大分子的特殊载体 研究纳米载体携带大分子药物增进其吸收、稳定和靶向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作为生物大分子的载体,纳米粒可以用于口服、注射、肺吸入等多种途径,适合多肽与蛋白质、dna、齐聚寡核苷酸、基因治疗等各类治疗药物。对于口服或肺吸入的多肽药物而言,改善纳米粒的黏膜粘附性质有助于改进有效性和延长作用时间。对于基因治疗,纳米粒还有其他优点。纳米粒不仅包含稳定的基因片段,防止基因的不稳定性,还能够同时包合某些导靶片断及其他辅助成分,提高靶向性,提高基因进入细胞内的穿透性或者提高由于刺激受体产生的细胞内吞作用等。

纳米粒的类型

1.纳米脂质体 粒径控制在100纳米左右、并用亲水性材料如聚乙二醇进行表面修饰的纳米脂质体在静脉注射后,兼具长循环和隐形或立体稳定的特点。对减少肝脏巨噬细胞对药物的吞噬、提高药物靶向性、阻碍血液蛋白质成分与磷脂等的结合、延长体内循环时间等具有重要作用。纳米脂质体也可作为改善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口服吸收以及其他给药途径吸收的载体,如透皮纳米柔性脂质体和胰岛素纳米脂质体等。

2.固体脂质纳米粒 与以磷脂为主要成分的脂质体双分子层结构不同,固体脂质纳米粒(sln)是由多种类脂材料如脂肪酸、脂肪醇及磷脂等形成的固体颗粒。sln性质稳定,制备较简便,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主要适合于难溶性药物的包裹,用作静脉注射或局部给药。它可以作为靶向定位和控释作用的载体。

3.纳米囊和纳米球 主要由聚乳酸、聚丙交酯-乙交酯、壳聚糖、明胶等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可用于包裹亲水性药物,也可包裹疏水性药物。根据材料的性能,适合于不同给药途径如静脉注射的靶向作用、肌肉或皮下注射的缓控释作用。口服给药的纳米囊和纳米球也可用非降解性材料制备,如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等。

4.聚合物胶束 这是近几年正在发展的一类新型的纳米载体。有目标地合成水溶性嵌段共聚物或接枝共聚物,使之同时具有亲水性基因和疏水性基因,在水中溶解后自发形成高分子胶束,从而完成对药物的增溶和包裹。因为其具有亲水性外壳及疏水性内核,适合于携带不同性质的药物,亲水性的外壳还具备“隐形”的特点。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聚乳酸与聚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因其优良的生物降解特性正在受到密切关注。

5.纳米药物 在表面活性和水等附加剂存在下,直接将药物粉碎加工成纳米混悬剂,通常适合于包括口服、注射等途径给药,以提高吸收或靶向性。通过对附加剂的选择,可以得到表面性质不同的微粒。特别适合于大剂量的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和注射给药。

将来的纳米药物制剂

1.智能化的纳米药物传输系统 如超小型的血糖检测系统,通过植入皮下监测血糖水平,可适时准确地释放出胰岛素。一种称之为“微型药房”的微型芯片,具有上千个小药库,每一个小药库里容纳25纳升的任何药物,装有“智能化”的传感器,可以适时和适量地释放药物。一种仅有20纳米左右的“智能炸弹”,可以识别出癌细胞的化学特征,进入并摧毁单个的癌细胞。

2.人工红细胞 设计一种装备纳米泵的人工红细胞,携氧量是天然红细胞的200倍以上。当因心脏发生意外,突然停跳时,可将其注入人体,提供生命赖以生存的氧。这种“细胞”是个约1微米大小的金刚石的氧气筒,内部有1000个大气压,泵动力来自血清葡萄糖。它输送氧的能力是同等体积天然红细胞的236倍,并维持生物活性。

3.纳米生物药物输运 利用纳米技术把新型基因材料输送到已经存在的dna里,而不会引起任何免疫反应。树形聚合物是提供此类输送的良好候选材料。因为它是非生物材料,不会诱发病人的免疫反应,没有形成排异反应的危险,所以作为药物的纳米载体,携带药物分子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可使药物在无免疫排斥反应的条件下,发挥治病的效果。

4.捕获病毒的纳米陷阱 树形聚合物还可用于制备能够捕获病毒的纳米陷阱。纳米陷阱的原理是装载有与病毒结合的超小分子,使病毒丧失致病能力。例如,人体细胞表面含有硅铝酸受体结合位点,而病毒则可能具有硅铝酸受体。把能够与病毒结合的硅铝酸位点覆盖在陷阱细胞表面,当病毒结合到陷阱细胞表面时,就无法再感染人体细胞。这样,在病毒感染细胞之前就可将其捕获。陷阱细胞能够繁殖,由外壳、内腔和核三部分组成。可以将它的内腔充填药物分子,它能够被直接送到肿瘤内。研究者希望发展针对各种致病病毒的特殊陷阱细胞和用于医疗的陷阱细胞库。

5.分子马达 分子马达是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的纳米系统。驱动蛋白、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都是天然的分子马达,参与胞质运输、dna复制、细胞分裂、肌肉收缩等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分子马达包括线性和旋转式两大类。其中线性分子马达是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并沿着一条线性轨道运动的生物分子,主要包括肌球蛋白、驱动蛋白、dna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等。典型的旋转式分子马达是f1-atp酶。f1-atp酶与纳米机电系统的组合已成为新型纳米机械装置,可完成在血管内定向输送药物、清除血栓、进行心脏手术等复杂工作。《中国医药报》2002.9.3

六、纳米药物算药剂学吗?

纳米药物是传统药剂学、药理学、药学等学科与现代纳米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属于高端药物制剂,是药物与相关载体材料制成的粒径在10~1000nm范围内的纳米药物晶体或纳米载药微粒的统称。

七、纳米银含量怎么测?

用555振荡器和升压变压器产生高压电场 再用电场把砹转成砹离子加入溶液中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AgAt 电场发生电路上加一积分器 沉淀不再生成时关掉该电路 从积分器上即可读出银离子含量。

1.

纳米银材料释放的银离子待测样品准备

剪取1cm×1cm纳米银涂层材料、准确称取10mg的纳米银固体以及准确移取200μL 1mg/mL的纳米银溶液各4份,分别加入...

将样品放入摇床中,37℃下振荡,1、6、12、24h分别从4个样品管中取释放液2...

2.

ICP-MS标准样品准备

配制25μg/L铟溶液作为内标标准使用溶液。移取10μL 1mg/mL的铟标准溶液放入小离心机内。

八、纳米高分子药物载体有哪些作用?

  

1)纳米药物载体可经过血液循环进入毛细血管,还可透过内皮细胞间隙,进入病灶,被细胞以胞饮的方式吸收,实现靶向用药,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率。  

2)纳米载体粒径较小,拥有较高的比表面,可以包埋疏水性药物,提高其溶解性,减少常规用药中助溶剂的副作用。  

3)纳米药物载体经靶向基团修饰后可实现靶向药物给药,可减少用药剂量,降低其副作用,如叶酸修饰载药纳米粒、磁性载药纳米粒等。  

4)纳米载体可延长药物的消除半衰期(t1/2β),提高有效血药浓度时间,提高药效,降低用药频率,减少其毒副作用。  

5)纳米载体可透过机体屏障对药物作用的限制,如血脑屏障、血眼屏障及细胞生物膜屏障等,使药物到达病灶,提高药效。

九、为什么纳米技术能让药物缓慢释放?

纳米技术能让药物缓慢释放是因为它可以创造出尺寸极小的载体,这些载体可以包裹或吸附药物分子。这些微小的载体可以被设计成在体内缓慢分解或通过控制药物分子的扩散速率来实现缓慢释放。

纳米粒子的表面特性也可以调整,以响应体内的特定刺激(如pH变化、温度变化或酶活性),从而在特定位置或特定时间释放药物。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可用性,减少副作用,并增强治疗效果。

十、用作药物载体的纳米粒有哪些优点?

  

1)纳米药物载体可经过血液循环进入毛细血管,还可透过内皮细胞间隙,进入病灶,被细胞以胞饮的方式吸收,实现靶向用药,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率。  

2)纳米载体粒径较小,拥有较高的比表面,可以包埋疏水性药物,提高其溶解性,减少常规用药中助溶剂的副作用。  

3)纳米药物载体经靶向基团修饰后可实现靶向药物给药,可减少用药剂量,降低其副作用,如叶酸修饰载药纳米粒、磁性载药纳米粒等。  

4)纳米载体可延长药物的消除半衰期(t1/2β),提高有效血药浓度时间,提高药效,降低用药频率,减少其毒副作用。  

5)纳米载体可透过机体屏障对药物作用的限制,如血脑屏障、血眼屏障及细胞生物膜屏障等,使药物到达病灶,提高药效。

The End
上一篇 熔点测定仪是谁发明的? 下一篇 化学粉尘测定仪为什么要涂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