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测氢气的参数?

admin 泰里仪器网 2024-10-07 03:32 0 阅读

一、电化学测氢气的参数?

技术参数

检测气体:氢气(H2),进口高性能电化学氢气传感器

测量范围: 0~100、1000、5000、20000、40000、50000ppm可选

分 辨 率: 0.01ppm(0~100ppm);0.1ppm(0~1000ppm);1ppm(1000ppm以上)

响应时间: ≤20秒(T90) 检测精度: ≤±3%(视具体传感器而定)

线性误差: ≤±1% 零点漂移: ≤±1%(F.S/年)

恢复时间: ≤20秒 气体扩展: 支持1-6个传感器(可选)

重 复 性: ≤±1% 防爆认证: CNEx16.0547

防护等级: IP65 生产许可: 粤制00001052(CMC计量认证)

温 湿 度: 选配件,温度检测范围:-40 ~ 120℃,湿度检测范围:0-100%RH

检测方式: 扩散式、流通式、泵吸式可选

安装方式: 壁挂式、管道式(螺纹尺寸:M40X1.5mm)、流通式

信号输出:  ① 4-20mA信号:标准的16位精度4-20mA输出芯片,传输距离1Km 

② RS485信号:采用标准MODBUS RTU协议,传输距离2Km

③ 电压信号:0-5V、0-10V输出,可自行设置

④ 可选4-20mA+Hart输出

⑤ 开关量信号:标配2组继电器,可选第三组继电器,无源触点,容量220VAC 3A/24VDC 3A

传输方式:  ① 电缆传输:3芯、4芯电缆线,远距离传输(1-2公里)

② TCP/IP传输:支持TCP/IP协议,利用光纤、网线,通过内网、外网远距离实时传输(选配)

③ GPRS传输:可内置GPRS模块,实时远程传输数据,不受距离限制(选配)

④ 无线传输:支持433Mhz,无线电台传输模式,传输距离2-10Km,不同功率而定(选配)

接收设备: 用户电脑、控制报警器、PLC、DCS、手机、平板电脑等可选

报警方式: 现场声光报警、外置报警器、远程控制器报警、电脑数据采集软件报警、手机APP通知、短信报警可选

报警设置:  ①标准配置两级报警,可选三级报警

②气体传感器可设定常规高低报警、区间控制两种报警模式,可控制气体的浓度区间范围

③温度传感器可设定控制区间

④湿度传感器可设定控制区间

壳体材料: 压铸铝+喷砂氧化/氟碳漆,防爆防腐蚀

工作环境:  工作温度 -30 ~ 50℃(更高温湿度环境使用需定制或选配预处理系统)

工作湿度 ≤95%RH,无冷凝

工作压力 0 ~ 100Kpa

工作电源 24VDC(12~30VDC)

电器接口 3/4″NPT内螺纹、1/2″NPT内螺纹,同时支持2种电器连接方式

尺寸重量: 200*149*79mm(L×W×H) 1.5Kg(净重)

标准配件: 说明书、合格证、标定罩

执行标准:  GB3836.1-2010《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

GB3836.2-2010《爆炸性环境 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

二、请问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属于电化学内容吗,可以作为电化学的PPT汇报吗?

额,可以吧。。。我是做电化学材料的,不懂你那个……

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结构原理是什么?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种监测设备,它把某一个生化反应或者事件转化成电信号(例如,电流、电压、阻抗等)。在这个设备中,电极及其材料是重中之重,因为就是要靠它抓住相关的生物分子,然后接受电信号(电子运动)。现在比较受欢迎的肯定是各种纳米材料,一方面是其具有大的表面积,有助于吸附固定生物分子,其次可以通过提高负载能力和反应物的传输量实现灵敏度方面的突破。目前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为两类,碳基(carbon纳米管和石墨烯)和非碳基纳米材料(金属,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纳米线, 氧化铟锡和有机材料),结构原理如下图所示。

总之,不管电极是什么。都一般要满足下列要求:

1)一定的电催化性能。

2)良好的导电能力。

3)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4)一定的捕获生物分子的能力。

四、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来医学检测前景如何?

我研究生是免疫学专业的,导师做的是单抗和免疫检测方面工作,比较靠近产业,而为了发表论文,也做一些检测的新方法,其实看到别人的一些新方法新想法挺有趣的,因此我也入了坑,开发一些检测的新方法,也算是生物传感器的一个分支吧。

生物传感器较为传统的是用光学作为信号,例如胶体金试纸的红线;ELISA的吸光度;化学发光的冷发光;免疫荧光的发射光;电化学发光等等,这些都已经有稳定的产品了。近几年随着材料学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的许多特性也用于传感信号,等离子体;LSPR;拉曼光谱等等,我也开发了以这些特性为信号的新方法,灵敏度会很高,但是极其不稳定,所以仅限于发论文阶段,基本做不到产业化。当然我也做了一些检测传感设备,都是基于光学信号的,因为简单稳定。

我也做过电化学,因为我舍友是做电化学电池的,我就拿着我的生物原料想跟他合作开发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首先接触的是循环伏安法跟着一些论文重复,可以说,年中发的不少电化学检测的论文,基本有一半重复不出来,只有现象没有线性,做了一段时间后也没有做了,我总结一下,主要有两点我做不下去的,一是干扰严重,可能是我们的电化学工作站比较旧款,经常有不明信号;二是灵敏度虽然高,但极其不稳定,线性甚至差一到两个数量级。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发展了这么多年,能产业化的产品少之又少,目前最成功的也只是血糖仪,因为它生物到电信号转化的步骤少,干扰少,如果用免疫反应或者适配体反应,多加一步干扰因素就多很多,导致这种方法的不稳定。

当然,如果是发论文,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很容易发,现在也是大热,如果是想产业化,就要把电化学做稳定,另外一个就是芯片化,我当初设想过,传感器做成芯片外加小设备,通过USB插入手机,电信号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得出结果,很适合POCT使用,后来发现已经有人做了,如果可以稳定,这个也是电化学的另一个发展趋势。

五、氢气传感器安装规范?

  氢气检测仪安装规范:

  一、安装位置:

  (1)氢气检测仪安装在被检测气体易漏场,安装位置根据被检测气体相对于空气比重大小决定。

  (2)当被检测气体比重大于空气比重时,氢气检测仪应安装在距离地面(30~60)cm处,且传感器部位向下。

  (3)当被检测气体比重小于空气比重时,氢气检测仪应安装在距离顶棚(30~60)cm处,且传感器部位向下。

  二、安装注意事项:

  (1)氢气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氢气检测仪应当安装在泄漏点的上方0.5米-2米处,且传感器部位向下。

  (2)按照SH3063-199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相关规定:

  第4.1.3条:当可燃气体释放源处于封闭或半封闭厂房内,每隔15m可设1台检测仪,且检测器距任一释放源不宜大于7.5m。有毒气体检测器距释放源不宜大于1m。

  第4.1.5条: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释放源处于封闭或半封闭厂房内,应在释放源的上方设置检测器,还应在厂房内最高点易于积累可燃气体处设置检测器。

  综上所述,就是氢气检测仪安装规范。氢气检测仪是用于检测室内外危险场所的泄漏情况,是确保生产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仪器。我们通过安装好氢气检测仪,这样当环境中氢气浓度超过报警设定值时就会发生声光报警信号提示,值班人员就能及时采取安全措施,从而避免燃爆事故发生。

六、氢气浓度传感器原理?

氢气浓度传感器根据不同可燃性气体与空气导热系数的差异来测量气体浓度。通常导热系数的差异通过电路转化为电阻的变化,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将待测气体送入气室,气室的中心是热敏元件,如热敏电阻、铂丝或钨丝,加热到一定温度。

当待检测气体的热导率高时,热量将更容易从热敏元件中消散,并且其电阻将减小。改变的电阻将通过信号调节和转换电路(一种可以将传感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转换成便于显示、记录和控制的有用信号的电路),在那里它被惠斯通电桥转换成不平衡。

七、准研一,有两个方向,一个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一个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做哪个好点?

hello,我是个肝开题报告的苦逼的研二学生。正在研究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验室之前并没有这个项目。当时也是老师完全没有暴露他在研究什么,只是让我们顺着他给的大概方向自己思考研究什么东西。(直到快开题了才知道老师研究的是细胞(哭))因为跟着导师的另一个同学研究汗液传感器,我想也研究传感器吧。后来稀里糊涂地做起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我们完全没有师兄师姐提携,因为老师是新老师,我们就是老师的第一届学硕。不过我本人倒是莫名自信,有的时候想到未来的困难又有点受挫。就在老师的放养下时而充满干劲,时而十分绝望。这就是研究一个没有研究过的东西所带来的孤独感吧。不过如果能做出来点成果一定比编了一个程序更High吧。毕竟是为了毕业不是。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比较成熟,如果遇到问题还可以请教别人(当然如果有人热心帮忙的话~),网上也有零零散散的教程。电化学发光如果只做一个电极的话应该和电化学差不多,不过,如果你想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转换成浓度信息并且用屏幕显示出来的那部分做好的话就要靠自己咯。我看过的文献(主要是第一种),关于传感器大多只做到电极便止步了。当然如果你也想如此的话,这也并不是一件难事。

搜问题的时候看到的,顺手答了下,我真的没有在摸鱼啊啊啊啊!

八、氢气传感器是什么原理?

当吸附氢气后 ,氢气作为施主释放出电子 ,与化学吸附层中的氧离子结合 ,于是载流子浓度发生变化 ,该变化值与氢气体积分数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

九、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概述?

免疫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传感器中,以其鉴定物质的高度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受到青睐 ,它的问世使传统的免疫分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它将传统的免疫测试和生物传感技术融为一体,集两者的诸多优点于一身,不仅减少了分析时间、提高了灵敏度和测试精度,也使得测定过程变得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已经研制出能对各种微生物、细胞表面抗原或各种蛋白质抗原分泌单克隆抗体的融合细胞 ,由这些细胞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已广泛进入生物学及其他领域。

随着杂交瘤(hybrido2ma)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化合物都可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这将会使免疫测试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十、电化学传感器:从原理到应用,完整解读

电化学传感器简介

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它可以将化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特定化学物质的检测和测量。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成本低、易于集成和微型化的特点,因此在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化学传感器常用于检测溶液中的离子、分子等化学物质,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反应。当目标化学物质被催化或产生电化学反应时,会在电极表面产生可测量的电流或电压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测量和分析,可以确定溶液中目标化学物质的浓度和性质。

电化学传感器的分类

根据其测量过程不同,电化学传感器主要分为电位型传感器电流型传感器两大类。电位型传感器通过测量电极电位来实现对化学物质浓度的检测,而电流型传感器则是通过测量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来实现相同的目的。

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电化学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常用于检测水质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血糖仪、血氧仪等。此外,在工业生产中,电化学传感器也被用来监测化工过程中的溶液浓度、金属离子浓度等参数,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总结

电化学传感器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感器类型,在化学分析、环境监测、生物医学诊断和工业生产控制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微纳技术、材料科学和电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化学传感器在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和成本等方面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必定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感谢阅读本篇文章,相信通过本文的了解,您对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和应用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The End
上一篇 气体涡流原理? 下一篇 加速度传感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