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粉尘传感器规定?
煤矿粉尘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矿井总回风距离引风道10-15m,矿井一翼、采区回风距离总回风口10-15m,采掘工作面回风口10-15m。
二、粉尘传感器原理?
粉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按照光的散射原理来开发的,微粒和分子在光的照射下能产生光的散射现象,另一方面,还吸收一部分照射光的能量。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入射到被测颗粒场时,会遭受颗粒周围散射和吸收的干扰,光强将被衰减。如此一来便可求出入射光通过待测浓度场的相对衰减率。而相对衰减率的大小大部分能线性反应待测场灰尘的相对浓度。光强的大小和经光电转换的电信号强弱正相关,通过测得电信号就可以求出相对衰减率,随之就可以测定待测场里灰尘的浓度。
粉尘传感器被设计用来感应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其内部对角放置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他们的光轴相交,当带灰尘的气流通过光轴相交的交叉区域,粉尘对红外光反射,反射的光强与灰尘浓度正相关。
三、传感器漂移包含哪两种类型?
传感器漂移包括:零点漂移和温度漂移两种类型。
四、粉尘传感器设置要求?
1、矿井总回风距离引风道10—15m, 矿井一翼、采区回风距离总回风口10—15m, 采掘工作面回风口10—15m。
2、回风巷距工作面 30m 内巷道风流中,报警浓度≥10mg/m3、除尘浓度≥10mg/m3。
3、 为确保传感器能和具有代表性的微粒流充分接触,粉尘仪最好安装在微粒均匀分布而且呈直线流动的管道的区域。最理想的位置是一段竖直的或水平的管道。
五、粉尘传感器报警原因?
1、安装在气流较大处。
2、安装在空调等振动物体旁。
3、在可燃气体探测器周围喷涂油漆,并喷涂大量刺激性气体。
4、绿灯闪烁(闪烁为预热状态,常亮为工作状态)时进行喷气检查;
5、在安装过程中,可燃气体探测器受到振动、跌落和撞击。
6、可燃气体探测器离炉子太近;
7、房间内有大量烟雾,燃气报警器覆盖一定量的粉尘和油烟;
8、可燃气体检测仪已过使用寿命等。
六、井下粉尘传感器位置?
粉尘传感器是煤矿生产中为及时掌握井各工作地点粉尘的指标而设置的检测仪器。井下粉尘传感器安装的位置:在矿井总回风巷,用于检测整个矿井的粉尘是否超标,另外在回采工作面的回风巷末端安装,用于检测回采工作面的粉尘,在开掘工作面迎头30米范围之内,靠行人侧,距顶板200毫米,距离巷道300毫米的地方安装。另外'在其它产生粉尘的地方也要安装。
七、粉尘传感器安装标准?
粉尘传感器的安装标准
1、回采工作面传感器安装位置:上隅角安装T0传感器;
往外10米范围内安设T1传感器;
在回风口10—15米处安设T2瓦斯、温度、CO传感器;
当回采顺槽巷道大于1000米时,安装T中传感器。
2、开掘工作面的传感器安设位置:在风筒出口对帮距工作面迎头3-5米处,安设T1传感器,距回风口10—15米处安设T2传感器,当掘进到1000米时,安装T中传感器。
3、双巷掘进期间工作面、回风流安设甲烷传感器标准同开掘工作面的传感器安设标准相同,另外需在两工作面混合回风流中安设一台甲烷传感器。
4、开掘工作面开口5米时,可只在工作面安设T1传感器,但巷道推进到30米起必需安设T2传感器;
采煤工作面推进到停采线周围,而采到T1、T2传感器相距不足50米时,可只安设T1传感器,但采掘工作面的断电功效必需贯穿整个生产过程,即从开始到结尾全过程具有断电功效。
5、采区回风巷安设甲烷、CO、风速传感器。
6、井下各机电硐室需安设温度传感器,报警值≥34℃。
7、甲烷、温度、CO传感器应垂直吊挂,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大于200mm。风速传感器应设置在巷道前后10米无分支风流、无拐弯、无障碍、断面无改变、能正确计算风量的地点,其悬挂应采取硬连接方法固定,风速检测口应垂直于风流方向。
八、粉尘传感器吊挂标准?
粉尘传感器的吊挂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安装要求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吊挂标准:
1. 工业环境:在工业环境中,粉尘传感器通常会安装在设备或机器上,以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预防维护。吊挂标准通常需要符合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如ISO 3768、API规格等。
2. 医疗环境:在医疗环境中,粉尘传感器通常会安装在手术室或病房内,以监测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吊挂标准需要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和法规,如FDA、CE等。
3. 家庭环境:在家庭环境中,粉尘传感器通常会安装在空气净化器或空调上,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吊挂标准需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如UL、CE等。
无论在哪种应用场景中,粉尘传感器的吊挂标准都需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并且需要根据具体的安装要求进行定制。在进行吊挂前,建议先了解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并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和帮助。
九、打磨粉尘属于什么类型?
属粉尘污染,这种污染危害较大,粉尘成份较为复杂,对人及牲畜、植物影响极大。
十、传感器类型有哪些?
1.按用途
光电传感器,压力敏和力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能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射线辐射传感器、热敏传感器。
2.按原理
振动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3.按输出信号
模拟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模拟电信号。
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包括直接和间接转换)。
膺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信号量转换成频率信号或短周期信号的输出(包括直接或间接转换)。
开关传感器:当一个被测量的信号达到某个特定的阈值时,传感器相应地输出一个设定的低电平或高电平信号。
4.按其制造工艺
集成传感器是用标准的生产硅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制造的。通常还将用于初步处理被测信号的部分电路也集成在同一芯片上。薄膜传感器则是通过沉积在介质衬底(基板)上的,相应敏感材料的薄膜形成的。
5.按测量目
物理型传感器是利用被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发生明显变化的特性制成的。
化学型传感器是利用能把化学物质的成分、浓度等化学量转化成电学量的敏感元件制成的。
生物型传感器是利用各种生物或生物物质的特性做成的,用以检测与识别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的传感器。
6.按其构成
基本型传感器:是一种最基本的单个变换装置。
组合型传感器:是由不同单个变换装置组合而构成的传感器。
应用型传感器:是基本型传感器或组合型传感器与其他机构组合而构成的传感器。
7.按作用形式
按作用形式可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传感器。
主动型传感器又有作用型和反作用型,此种传感器对被测对象能发出一定探测信号,能检测探测信号在被测对象中所产生的变化,或者由探测信号在被测对象中产生某种效应而形成信号。检测探测信号变化方式的称为作用型,检测产生响应而形成信号方式的称为反作用型。雷达与无线电频率范围探测器是作用型实例,而光声效应分析装置与激光分析器是反作用型实例。
被动型传感器只是接收被测对象本身产生的信号,如红外辐射温度计、红外摄像装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