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降电机选型计算公式?
答:升降电机选型计算公式:P=FV,其中F代表力:牛顿,而V则代表速度m/s,
大家在进行计算时只要将相对应的参数带入到公式之中,然后进行相关的操作就可以了,计算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
二、丝杆电机选型计算公式?
假设丝杆导程是8mm。那上升速度v/导程e=60rpm=1转/秒。电机功率P=fv=mgv=10w
T=PX9.55/n=1.59Nm
三、发电机选型计算公式?
电机选型的计算公式为:
1.功率: P=FV (线性运动)、T=9550P/N(旋转运动)。
2.速度: V=π D N/60X1000。
3.加速度: A=V/t。首先说一下,电机选型公式的计算方式:P-FV(F是力:牛顿V是速度,米/秒)如果换算成电机就有:P -F*(2πN/60)*R (N:电机转速(单位:RPM-rpm),R:旋转半径)=F*R*(2πN/60)因为T =FR,p = t * n/(60/2u)。
四、伺服电机选型计算公式整理?
对于伺服电机的选型计算,一般需要考虑电机的功率、转矩、转速、电流以及尺寸等因素。以下是常见的选型计算公式及其解释:
1. 功率P=2πnT/60(W)
解释:对于异步电机,其额定功率PN(kVA)由其额定容量PN(kVA)确定,对于同步电机,其额定功率PN(kVA)即为额定容量PN(kVA)。功率P为额定容量下的输出功率,其单位为W。其中n表示电机额定转速,T表示该工况下电机输出的转矩。
2. 转矩T=9550P/n(N·m)
解释:该公式为一般机械传动理论,即传递的转矩等于9550P/n,其中P为功率,n为转速。对于伺服电机,转矩T的单位为N·m。
3. 电流I=P/U(A)
解释:对于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额定电流In等于额定功率PN除以额定电压Un。对于伺服电机,其额定电流In(A)由其额定容量PN(kVA)确定,即In=PN/Un(A)。其中U表示电机额定电压,单位为V。
4. 尺寸因素: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机型号和尺寸,包括长度、宽度、高度、重量等因素。
综上所述,在进行伺服电机的选型计算时,需要先确定电机的额定容量、额定转速、额定电流等因素,然后根据以上公式进行计算,最后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机型号和尺寸。
五、贯通丝杆电机选型计算公式?
电机选型计算公式总结 功率:P=FV(线性运动)
T=9550P/N(旋转运动) P——功率——
W F——力——
N V——速度——m/
s T——转矩——N.
M 速度:V=πD N/60X1000 D——直径——mm N——转速——rad/min 加速度:A=V/
t A——加速度——m/s2 t——时间——s
六、变频电机的选型计算公式?
对于连续运转的变频器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计算公式:
①满足负载输出:PcN≥PM/η,
②满足电动机容量:PCN≥√3UeIecosφ×10-3;
③满足电动机电流:ICN≥kIe
式中 PCN-变频器容量,kV·A;
PM-负载要求的电动机轴输出功率,kW;
Ue-电动机额定电压,V;
Ie-电动机额定电流,A;
η-电动机效率(通常约为0.85);
cosφ-电动机功率因数(通常约为0.75);
k-电流波形补偿系数(由于变频器的输出波形并不是完全的正弦波,而含有谐波的成分,其电流应有所增加,通常k为1. 05~1.1
七、电机空开选型计算公式?
较为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用途和要求进行具体计算。电机空开选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电机额定电流、负载类型、保护特性等,因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和选择。具体计算公式可根据相关标准和手册制定。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实际使用环境和负载情况,选择适合的电路保护措施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此外,电机空开的选型还应与其他设备(如变压器、开关等)配合使用,以达到整个电气系统的协调运行。
八、单相电机空开选型计算公式?
功率是线路电压与电流的单位时间的负荷。功率=电压×电流(P=U×I)单位是W=伏×安而空开,是用来限制电路最大负荷。但一般是来用限制电流量(I)单位是安。一般空开是核定负荷的1.2倍。所以确定了电路的电压,功率。就能确定需要配备多大的空开。我国一般民用电压是220V(俗称两相电),工业用电380V(三相电)。如一个家用电路中2KW额定负荷的电器,计算得出额定电流是9A 只需要11A左右的空开即可。而2KW的工业用电中的电器,计算出额定电流是5.26。那么只需要6A左右的空开即可。
九、链轮电机减速机选型计算公式?
减速器选型计算公式
减速比=使用扭矩,电机功率电机功率输入转数,使用系数。
齿轮系计算方法:减速比=从动齿轮齿数÷主动齿轮齿数(如果是多级齿轮减速,RV63减速机,那么将所有相啮合的一对齿轮组的从动轮齿数÷主动轮齿数,S系列减速机,如何蜗轮蜗杆减速机部件的过度磨损,然后将得到的结果相乘即可。
十、高压电机电缆选型计算公式?
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
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
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
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
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
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
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
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
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