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在理想状态下,温度和压强有关系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P是压强,T是温度。
由方程式可以看出压强与温度是正比关系,温度越低,压强就越小,压强越大温度也越高。
压力和温度之间是没必然联系关系,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压力越大;不能单纯说压力和物体之间状态的转化有关系。
如在密闭空间内,液态水吸热汽化,则变成汽态的过程中压力升高;在敞口容器中液态水放热冷凝变成固态冰,压力不变,但体积增大。
单纯说水蒸气和冰没有可比性,所在的空间有关系,就密闭容器而言,水蒸气放热凝华成冰,容器内压力是降低的,反之相反。
二、什么是仪器的标定?
标定,主要是指使用标准的计量仪器对所使用仪器的准确度(精度)进行检测是否符合标准,一般大多用于精密度较高的仪器。标定也可以认为是校准。化学标定方法有:
1、直接标定;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溶于水后用待标定的溶液滴定,至反应完全。根据所消耗待标定溶液的体积和基准物的质量,计算出待标定溶液的准确浓度。
2、间接标定;有一部分标准溶液,没有合适的用以标定的基准试剂,只能用另一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标定。如乙酸溶液用NaOH标准溶液来标定,草酸溶液用KMnO4标准液来标定等,当然,间接标定的系统误差比直接标定要大些。扩展资料:标定作用:1、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赋予仪器或测量系统分度值;2、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
3、消除系统误差,改善仪器或系统的精确度。
4、在科学测量中,标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步骤。
三、热量和温度压强的关系公式?
热量= 质量*比热容*温度的变化
Q=CM(t2-t1)
Q----热量
M----物体的比热(查表)
t2---物体最后温度
t1---物体初始温度
拓展资料:
热量:
热量是指由于温度差别而转移的能量;也是指1公克的水在1大气压下温度上升1度c所产生的能量;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即使在等温过程中,物体之间的温度也不断出现微小差别,通过热量传递不断达到新的平衡。
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如物质代谢的合成反应、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等。而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动、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可分为五大类: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加上水则为六大类。
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经体内氧化可释放能量。三者统称为“产能营养素”或“热源质”。由于温差的存在而导致的能量转化过程中所转化的能量;而该转化过程称为热交换或热传递;热量的公制为焦耳。
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根据某个可观察现象(如水银柱的膨胀),按照几种任意标度之一所测得的冷热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为热力学温标(K)。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其他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
四、常温常压下的温度和压强?
1. 标准状况:指温度为0℃(273.15K)和压强为101.325kPa(1标准大气压,760mmHg)的情况。气体的密度,除了特别说明的以外,都是指在标准状下。
2. 通常状况:是指一个标准大气压,温度在20-25摄氏度之间。
3. 常温常压:一般是指温度为25摄氏度 ,压强为一个大气压。旧制标准压强p = 1 atm = 101325 帕斯卡 = 1013.25 hPa = 101.325 kPa = 1.01325 bar
五、人造钻石需要的温度和压强?
制造人造钻石的温度和压力取决于不同的制造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制造人造钻石的方法及其对应的温度和压力范围:
1. 高温高压法(HPHT):这种方法模仿了地球上形成天然钻石的条件。通常需要在高温(约1300至1600摄氏度)和高压(约5至6兆帕)的环境下进行。
2.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这种方法通过在真空环境中使用气相化学反应制造人造钻石。温度通常在700至1200摄氏度之间,而压力则相对较低,通常在30至100千帕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值只是一般范围,实际的制造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不同的厂商和技术也可能有略微不同的温度和压力要求。
六、化学标况下的温度和压强?
化学上规定:标准状况下的温度是273.15K(即0℃),压强是101.325kPa(即1个大气压)。
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升,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都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M,所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可用(M/22.4)克/升来计算。【注:M表示气体的分子量】
七、压强和温度与体积熵的关系?
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关系:质量一定的气体在三个参量都变化时所遵守的规律为:PV/T=C(恒量)。P为气体压强,V为气体体积,T为气体温度。
八、盐酸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仪器的依据?
实验五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减量法准确称取基准物的方法。
2. 掌握滴定操作并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3. 学会配制和标定盐酸标准溶液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由于浓盐酸容易挥发,不能用它们来直接配制具有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因此,配制HCl标准溶液时,只能先配制成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它们的准确浓度,或者用另一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该溶液,再根据它们的体积比计算该溶液的准确浓度。
标定HCl溶液的基准物质常用的是无水Na2CO3,其反应式如下:
Na2CO3 +2HCl=2NaCl+CO2 +H2O
滴定至反应完全时,溶液pH为3.89,通常选用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液或甲基橙作指示剂。
九、压强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在容器的容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升高温度,容器内的压强增大。若容器的容积随气体体积增大而增大,则压强是恒定的。气体和体积跟温度成正比,跟压强成反比。在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定的条件下,恒容升温,压强增大。恒压则气体体积增大。
十、化学气体体积压强和温度的关系?
化学平衡气体浓度与压强:在一定的体积中,温度不变,压强越大,浓度越大,气体的压强和浓度成正比。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很多.如压强\温度\浓度\等.(注意: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仅影响反应速率)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平衡移动:浓度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正反应的进行,平衡向右移动;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有利于逆反应的进行平衡向左移动。
单一物质的浓度改变只是改变正反应或逆反应中一个反应的反应速率而导致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而导致平衡被打破。
压强影响对于气体反应物和气体生成物分子数不等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总压强,平衡 向 气体分子数减少即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总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加即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 移动。
若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总体积)不变,则改变压强不会造成平衡的移动。
压强改变通常会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于气体总体积较大的方向影响较大,例如,正反应参与的气体为3体积,逆反应参与的气体为2体积,则增大压强时正反应速率提高得更多,从而使v正>v逆,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减小压强时,则正反应速率减小得更多,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吸热反应,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反应温度,有利于放热反应,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与压强类似,温度的改变也是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升温总是使正逆反应速率同时提高,降温总是使正逆反应速率同时下降。
对于吸热反应来说,升温时正反应速率提高得更多,而造成v正>v逆的结果;降温时吸热方向的反应速率下降得也越多。
与压强改变不同的是,每个化学反应都会存在一定的热效应,所以改变温度一定会使平衡移动,不会出现不移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