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外温度传感器有什么作用?
温度的测量及控制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生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温度测量的普遍性,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在各种传感器中居首位,约占50%。
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个很重要而普遍的测量参数。由于工农业生产中温度测量的范围极宽,从零下几百度到零上几千度,而各种材料做成的温度传感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需要与被测介质保持热接触,使两者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而达到同一温度。这一类传感器主要有电阻式、热电偶、PN结温度传感器等。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无需与被测介质接触,而是通过被测介质的热辐射或对流传到温度传感器,以达到测温的目的。这一类传感器主要有红外测温传感器。这种测温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测量运动状态物质的温度及热容量小的物体。
扩展资料: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医疗应用:数字式温度计、培养(恒温)箱、皮肤传感器、导尿管、透析设备和呼吸器里使用ntc温度传感器来监测温度、血流或气流。
家电应用:以各种包装的玻璃封装薄片来监测和控制烘箱、微波炉、洗衣机和烘干机、洗碗机和小家电-烤面包机、拌和器、干发器、卷发钳、淋浴器、空调器、炉子、冰箱、制冷机的温度和监控可充电镍铬电池和NiMH电池上的温度。
汽车应用:圆片、玻璃封装薄片或Uni-Curve产品用于温度监测和控制气流及浸没应用。这些设备通常被用作进气传感器、电池、发动机和传动温度传感器、空调和内/外环境温度传感器,以及油和煤气液位传感器。
办公自动化/数据处理的应用:使用温度传感器来进行捆扎机、高架投影机、彩色打印机、复印机、中央处理机(主机)、电源的温度监测和控制,以及膝上型计算机、个人管理器和其它电池供电的便携式设备所用可充电NiCad和NiMH电池的充电控制。
电信应用:使用温度传感器来进行温度补偿或使用玻璃封装薄片来进行温度监测和控制。典型应用包括开关设备,以及无绳电话、收音机、呼机上的可充电NiCad和NiMH电池,用于充电控制。
军事/航空航天的应用:要求使用精密薄片或玻璃珠组合件来监测飞机、卫星、地面雷达、载人轨道飞行器和深空探空火箭的温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温度传感器
二、红外测温仪简单介绍
一,如何进行温度测量? 要进行温度测量,只要将仪器指向要测量的圆点。一定要考虑到距离大小比及视场。使用红外测温仪时要牢记的重要事项有
:1、只测量表面温度。红外测温仪不能测量内部温度。2、不要透过玻璃进行温度测量。玻璃的反射和透射性能不同于其它材料,因而得出的红外温度读数受到影响。3、建议不要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光亮或抛光金属表面(不锈钢、铝等)。4、注意环境条件。蒸汽、灰尘、烟雾等遮住镜头,妨碍精确测量。5、注意环境温度。如果测温仪遇到10度以上的突变环境温差,让仪器适应新的环境温度至少二十分钟。6、不同的物体用调不同的发射率。
要进行温度测量,只要将(仪器物镜光轴)指向要测量的(目标)。一定要考虑到(距离系数)及视场。
使用红外测温仪时要牢记的重要事项有:
1、只测量表面温度。红外测温仪不能测量物体内部温度。
2、可以透过玻璃进行温度测量,得出的红外温度读数受到影响,注意修正,要求不高时影响不大(不超过20度),最好使用石英玻璃。
3、可以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光亮或抛光金属表面(不锈钢、铝等)。注意修正发射率。
4、注意环境条件。蒸汽、灰尘、烟雾等遮住镜头,妨碍精确测量。如果不能避免,选用双色测温仪。
5、注意环境。不要超出仪器许用条件,如果测温仪遇到10度以上的突变环境温差,让仪器适应新的环境温度至少二十分钟。
6、注意不同的物体,选用不同的发射率。
三、热电偶和红外测温仪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该用红外测温仪?
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仪表中常用的测温元件,它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各种热电偶的外形常因需要而极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通常由热电极、绝缘套保护管和接线盒等主要部分组成,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及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来源于百度百科)
红外测温仪是自然界中除了人眼看得见的光(通常称为可见光),还有紫外线、 红外线等非可见光。自然界中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的任何物体,随时都向外辐射出电磁波(红外线),因此红外线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广泛的电磁波,并且热红外线不会被大气烟云所吸收。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利用红外线这一特性,采用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红外线技术的结合,用来检测和测量热辐射。物体表面对外辐射热量的大小,热敏感传感器获取不同热量差,通过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处理,呈现出明暗或色差各不相同的图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红外线热成像;将辐射源表面热量通过热辐射算法运算转换后,实现了热像与温度之间的换算。
四、气温是什么 气温怎么测量
一、气温概念
1、气温,空气的温度。我国以摄氏温标℃表示。
2、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3、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指在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日出前。中国用摄氏温标,以℃表示摄氏度。一般一天观测4次,分别为02、08、14、20四个时次;部分测站根据实际情况,一天观测3次,分别为08、14、20三个时次。
二、气温测量方法
1、气温是衡量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表示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的大小。通常用摄氏温标(t)来表示,也有用华氏温标(F)表示的,理论研究工作中常用绝对温度(T)表示,其换算关系为:
t = 5*( F—32 ) /9 t = T — 273.15
2、地面气温一般指距地面1.25-2.0米处的大气温度。测量时,为了防止太阳辐射对观测值的影响,测温仪器必须放在百叶箱或防辐射罩内,并且还要满足测量元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3、气象台站用来测量近地面空气温度的主要仪器是装有水银或酒精的玻璃管温度表。因为温度表本身吸收太阳热量的能力比空气大,在太阳光直接曝晒下指示的读数往往高于它周围空气的实际温度,所以测量近地面空气温度时,通常都把温度表放在离地约1.5m处四面通风的百叶箱里。气象部门所说的地面气温,就是指高地面约1.5m处百叶箱中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