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洗涤计量仪器的方法?
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后再倒掉,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聚成水滴,
也不
成股流下时,
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二、计量温度的定义?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为热力学温标(K)。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其他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和国际实用温标。
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三、计量仪器的校准报告
计量仪器的校准报告是确保仪器准确度和精度的重要文件。它提供了仪器的校准结果,包括偏差、不确定度和调整系数等,从而评估仪器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校准报告的重要性、内容和结构,以及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校准报告。
校准报告的重要性
校准报告对于保证仪器的准确度和精度至关重要。准确度是指仪器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而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校准报告提供了对仪器性能的客观评估,使用户能够了解仪器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另外,校准报告还是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要求的必备文件。很多行业和组织要求使用校准仪器,并需要提供校准报告以证明仪器的准确性。校准报告可以作为仪器质量管理和认证体系的一部分,确保仪器的合规性和符合性。
校准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一份完整的校准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 报告标题:清晰明确的报告标题,以便于快速识别和检索。
- 校准仪器信息:包括仪器名称、型号、序列号和所属部门等信息。
- 校准标准参考:校准依据的标准、规范、方法和程序。
- 校准结果:包括测量偏差、不确定度和调整系数等的结果。
- 校准过程描述:详细描述校准过程,包括校准设备、环境条件和所采取的校准步骤。
- 不确定度评定:对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和分析。
- 调整建议:根据校准结果提出有关调整、维护或修理的建议。
- 报告日期和签名:报告编制日期、校准日期和负责人签名等。
- 附录:包括校准操作记录、数据图表、仪器照片和校准设备证书等相关附件。
在编写校准报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准确性:确保报告中的数据和结果准确无误,避免过度精确或取舍不当。
- 清晰简洁: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和结构,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缩写。
- 完整性:确保报告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和附件,以满足相关要求。
- 可读性:使用适当的字体、字号和格式,使报告易于阅读和理解。
编写高质量的校准报告
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校准报告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下面是一些编写校准报告的建议:
- 研究标准和规范:在编写校准报告之前,研究和了解相关的标准、规范和要求,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 详细记录校准过程:在校准过程中,详细记录测量数据、校准步骤和环境条件等关键信息,以便于后续分析和验证。
- 分析和评估不确定度:对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确保不确定度符合要求,并提供相关的计算和推导过程。
- 提供调整建议:根据校准结果,提供针对仪器调整、维护或修理的建议,并解释调整的原因和影响。
- 审阅和修改:在编写完成后,进行审阅和修改,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读性。
综上所述,校准报告是确保仪器准确度和精度的必备文件。它不仅能评估仪器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还满足质量管理和认证要求。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校准报告需要遵循一定的内容和结构要求,并注重数据准确性和报告的清晰简洁。通过严谨的编写和审阅过程,我们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份准确可靠的校准报告。
四、人类最早的化学仪器?
本展品通过人物和早期化学仪器相结合进行展示,使观众了解化学出现前人类发明的早期化学实验仪器的结构和特点。
1. 炼金术士
炼金术士:坩埚、蒸馏器、楔形皮囊、火炉
2. 罗伯特·波义耳
罗伯特·波义耳:真空泵
3. .约瑟夫·普里斯特里
瑟夫·普利斯特里:植物、小鼠、蜡烛、漏斗、容器支架、水槽、试管
4.安托万·拉瓦锡
安托万·拉瓦锡:火炉、曲颈甑、水槽、玻璃钟罩
五、人类最早的驻航仪器?
指南针问世后很快被应用于航海。公元1119年,宋朝朱彧所著《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徐競奉命从宁波坐船出海去朝鲜,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也有描述:船上使用的一种采取水浮法的指南针,船头船尾各放一只,阴雨天就靠它来辨别方向。
世上真正的发明几乎都极难一次性完成,指南针完善、改进的步伐同样没有停止。我们祖先经过不断实践,创造了把指南针和司南的地盘相结合的“罗盘针”,即罗盘。罗盘上刻有准确的方位,因此能很方便地辨认航行方向。在南宋吴牧所著《梦梁录》中也说:“惟凭针盘而行。”可见“罗盘”当时已作为航海时的主要仪器了,不论昼夜阴晴,出海都可以“罗盘”导航,实现了全天候航行。
六、测油温度的仪器?
有多种,根据不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设备。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测温设备已经投入使用,比如红外线测温仪、温度计、电子温度控制仪等。这些设备都具有高精度、快速响应、易读数等优点,能够更加有效的帮助人们实现油温的测量。
七、测沙子温度的仪器?
品牌:Model 3150红外测沙仪
功能:测量自然水体中的含沙量。
检测对象:水池、江河等自然水体。
原理:红外光传感器发射的红外光照射到含沙水样,根据返回散射光的强弱来分析水体中的含沙量。
泥沙的分布、扩散、沉降会影响港口、航道和生态环境,Insite品牌的3150红外测沙仪是一种测量自然水体中含沙量的仪器。
原理:Model 3150红外测沙仪浑浊的自然水体的光谱反射率比洁净的自然水体的高,当红外光通过悬浮泥沙水体时,溶质要吸收光能,吸收的数量与吸收介质及深度有关,同时泥沙颗粒要对光进行散射。仪器的红外光传感器发射的红外光照射到含沙水样,当红外光通过浑浊液,透射光的强度减弱了。被减弱的光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散射到其他方向。红外光在水体中衰减率高,越浑浊的水散射回来的红外光越强。根据返回散射光的强弱来确认水体中的含沙量。含沙量的实时变化转换为大小不同的电信号,载有含沙量信息的电信号经数据采集系统处理并转换为有效信息,终以数字形式被读取,进而分析海水中的含沙量,为海洋水文动力学提供数据。
八、化学实验中用来计量时间的仪器?
用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有秒表,停表,电子表
九、国外计量仪器的发展史?
50年代初期,仪器仪表取得了重大突破,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各种数字仪器得以问世,把模拟仪器的精度、分辨力与测量速度提高了几个量级,为实现测试自动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点。
60年代中期,测量技术又一次取得了进展,计算机的引入,使仪器的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个别电量的测量转变成测量整个系统的待征参数,从单纯的接收、显示转变为控制、分析、处理、计算与显示输出,从用单个仪器进行测量转变成用测量系统进行测量。
7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仪器仪表中的进一步渗透,使电子仪器在传统的时域与频域之外,又出现了数据或(Data domain)测试。
80年代,由于微处理器被用到仪器中,仪器前面板开始朝键盘化方向发展,过去直观的用于调节时基或幅度的旋转度盘,选择电压电流等量程或功能的滑动开关,通、断开关键已经消失。
测量系统的主要模式,是采用机柜形式,全部通过IEEE-488总线送到一个控制品上。测试时,可用丰富的BASIC语言程序来高速测试。不同于传统独立仪器模式的个人仪器已经得到了发展。
90年代,仪器仪表与测量科学进步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这个进展的主要标志是仪器仪表智能化程度的提高。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将更深刻地影响仪器仪表的设计:DSP芯片的大量问世,使仪器仪表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大大加强;微型机的发展,使仪器仪表具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图像处理功能的增加十分普遍;VXI总线得到广泛的应用。
十、最早的关于会计记录计量文献?
1、我国最早有关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始见于商代的“甲骨书契”(甲骨文)。
2,我国最早设置会计机构的朝代是西周(公元前1066年-771年),设“司会”主管会计工作。
3、我国第一个创造“朱出墨入记账法”的是南北朝时期的苏绰,他规定以红记出,以墨记入。
4、我国最早的会计专著是唐朝的《元和国记簿》和《太和国记簿》。
5、我国最早设置“会计司”机构,是在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
6、我国第一部研究会计史的著作是《玉海》,作者是南宋的王应麟。
7、中国最早复式记账法(龙门账)产生于明朝末年(1640年),相传为山西人傅山所创。
8、我国第一部《会计法》是1914年10月北洋政府颁布的。
9、我国最早确认会计师职业,始见于1918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的《会计师暂行章程》。
10、我国第一个会计师公会是“上海会计师公会”,1925年3月成立。
11、我国第一位女会计师是1930年取得会计师执照的张生。
12、1951年1月,《新会计》创刊,这是新中国第一本全国性会计月刊。第二部分
墨子(前468年~前376年),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一说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墨子在军事方面以守城见长,其著作《墨子》一书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中最著名的守城战术典籍。由于守城极其重视物资和装备,《墨子》一书中建立了记账、算账等会计制度,突显难得的会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