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防震仪器?
汉代的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是最早的预测地震的仪器。
二、古代熬药的仪器?
你说的仪器应该是古代熬药的器具。
纵观中药煎煮器具的发展史,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各自的特点。
常见的中药煎煮器具有:
古代饮食器具(如釜)、单流金锅、双耳护手银锅、陶瓷药壶等。中药煎煮器具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与中医学、工艺技术、社会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
三、古代测量天体的仪器?
浑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是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制造的、由相应天球坐标系各基本圈的环规及瞄准器构成的古代天文测量天体的仪器。
浑仪的制造始于汉落下闳,到了唐代,由天文学家李淳风设计了一架比较精密完善的浑天黄道仪。
浑仪的最基本构件是四游仪和赤道环。四游仪由窥管和一个双重的圆环组成。窥管是一根中空的管子,类似于近代的天文望远镜,只是没有镜头。
四、测油温度的仪器?
有多种,根据不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设备。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测温设备已经投入使用,比如红外线测温仪、温度计、电子温度控制仪等。这些设备都具有高精度、快速响应、易读数等优点,能够更加有效的帮助人们实现油温的测量。
五、测沙子温度的仪器?
品牌:Model 3150红外测沙仪
功能:测量自然水体中的含沙量。
检测对象:水池、江河等自然水体。
原理:红外光传感器发射的红外光照射到含沙水样,根据返回散射光的强弱来分析水体中的含沙量。
泥沙的分布、扩散、沉降会影响港口、航道和生态环境,Insite品牌的3150红外测沙仪是一种测量自然水体中含沙量的仪器。
原理:Model 3150红外测沙仪浑浊的自然水体的光谱反射率比洁净的自然水体的高,当红外光通过悬浮泥沙水体时,溶质要吸收光能,吸收的数量与吸收介质及深度有关,同时泥沙颗粒要对光进行散射。仪器的红外光传感器发射的红外光照射到含沙水样,当红外光通过浑浊液,透射光的强度减弱了。被减弱的光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散射到其他方向。红外光在水体中衰减率高,越浑浊的水散射回来的红外光越强。根据返回散射光的强弱来确认水体中的含沙量。含沙量的实时变化转换为大小不同的电信号,载有含沙量信息的电信号经数据采集系统处理并转换为有效信息,终以数字形式被读取,进而分析海水中的含沙量,为海洋水文动力学提供数据。
六、温度测量最精确仪器?
温度测量最精确的仪器是铂电阻温度计(Platinum Resistance Thermometer,PRT)。它是一种传感器,使用铂电阻材料来测量温度。铂电阻材料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常,该电阻是在附近的电路中测量的,并转换为相应的温度读数。
PRT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通常能够提供高达0.001摄氏度的精度。同时,铂电阻材料具有很高的线性度,使其能够在大范围内保持相对较精确的温度读数。此外,PRT也适用于广泛的温度范围内(例如从-200摄氏度至+850摄氏度),使其成为最常用的常规温度测量仪器之一。
七、古代炼铁温度?
技术落后,古代人打铁温度达不到2000度。
古代人即使利用风箱、木炭等冶炼工具,也没有办法让铁的温度达到2000度左右,因为冶炼的技术还是有限的,特别是增加氧气含量。中国的冶铁术略晚于西方,而西方用燃烧木炭的方法才能使铁的温度达到1200度,这几乎是当时能够达到的最高工艺温度。
但是冶炼生铁的技术要求铁是处于液态的,可当时所能达到的1200度工艺温度却不能使纯铁变为液态,因为铁的熔点使1535度。但是古代人们利用聪明才智,在铁中溶入硫、磷、硅、锰等溶料特别是加入碳以后,可以使熔点降至1150度左右,只要选取了适当的器皿和工艺,就可以得到液态生铁。
八、古代南方温度?
五行学说在古代哲学思想里简直是万能的,哪都能用一下。北方壬癸水,南方丙丁火。所以北方冷南方热。
古人对这种自然现象的解释都比较含糊,用五行学说这种“朴素唯物主义”已经不错了,更多的时候他们诉诸迷信。什么现象都要找个合理解释,在那时候是极少数人才会有的思维。
现代人受过科学的教育,才会回过头来想“古人为什么不”。
《周髀算经》里有寒暑带内容,但理论基础却仍是盖天说,实在不可思议,导致出现很多理论上的矛盾。
耶律楚材发现了时差现象,却没有把它和浑天说联系起来。
九、古代冰库温度?
在我国有冰库的记载已经有3000多年了,在西周时期就有相当规模的冰库了,那时的技术和装置非常简单,就是把冰埋到地底下,上面用砖块封好,涂上泥浆后,再用火烧硬,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但是这种储存方法毕竟落后,到了夏季会有很大一部分冰融化掉,所以在采集的时候就要多于实际使用量三倍以上的冰。
唐代时,由于打井技术的突飞猛进,把冰储藏在8丈以下的深井里,井越深里面的温度就越凉快,用这种储存起来的冰很少有损耗,比起西周时期,会节省不少采冰的劳力,唐人把这种井叫做冰井。
到了明清时期,就不需要唐代那么深的井了,使用砖和石头砌一个地窖,再给四周铺上棉絮、稻草、炉灰渣等保温材料,利用这种技术储存冰就简单有效的多了,并且储藏冰已经不是皇家专利了,民间有钱人家都可以做到,只是规模小点而已,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北京城到处都是冰窖,还出现了专门从事储冰、卖冰的商家,所以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在夏季使用到冰了。
这就是在冰柜和空调出现以前古人在夏季如何利用和储存冰的历史。
十、古代酒窖温度?
正确的酒窖温度:5℃到20℃,温度须恒长稳定保持恒温。葡萄酒的正常陈贮温度在10℃~16℃,最高不要超过24℃,否则名贵葡萄酒的风格将会受到破坏。
酒窖温度须恒长稳定,因为温度变化所造成的不仅仅是热胀冷缩最易让葡萄酒渗出软木塞外使酒加速氧化,最主要是温度的突变会导致酒在陈年过程中产生不需要的物质,导致风味变异甚至变质。
所以只要能保持恒温5℃到20℃都可接受,不过太冷的酒窖会使酒成长缓慢,须等更久的时间,太热则又成熟太快,较不丰富细致。因此在恒温控制上,是酒窖设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