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残余奥氏体符号?
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残余奥氏体是淬火未能转变成马氏体而保留到室温的奥氏体。具体说来从成分上讲,奥氏体与过冷奥氏体含碳量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奥氏体是相对较为稳定的相,而在温度快速降低到一定值时,奥氏体会变得不稳定,那就意味着它需要转化成为其它相,而此时的相即为过冷奥氏体。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而残余奥氏体是稳定的奥氏体转化后残留下的。因为奥氏体在转化过程中体积要发生变化。结果,基体转化成为马氏体后,残余部分由于空间的限制,导致该部分只能以奥氏体存在;对于碳钢而言,当过冷至零度以下,这部分残余奥氏体会全部转化成为马氏体。
二、怎么检测残余奥氏体?
检验零件淬火后残余奥氏体含量,目前主要是X射线衍射仪,在没有仪器的时候,对于比较粗大的淬火组织,可以通过观测高倍下的组织来大概确定残余奥氏体量,这就要和工作经验及对图谱的认识程度有关了。
比如在轴承零件渗碳标准8881中,表面组织三级时,残余奥氏体量大约为20~25%。但在GCr15钢中,淬火组织合格时,由于组织细腻,要确定奥氏体量,通过观察组织是做不到的。
三、残余奥氏体分解会形成什么?
形成碳化物。碳化物是指,碳与电负性比它小的或者相近的元素(除氢外)所生成的二元化合物,碳化物都具有较高的熔点,大多数碳化物都是碳与金属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从元素的属性划分为金属碳化物和非金属碳化物,例如残余奥氏体分解会形成碳化物。
四、工具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分解与影响因素
什么是残余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是一种常见于工具钢中的组织结构,它是在冷却过程中没有完全转变为马氏体的奥氏体晶粒。残余奥氏体的存在对工具钢的性能和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残余奥氏体的分解过程
残余奥氏体的分解是指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残余奥氏体逐渐转变为其他组织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
影响残余奥氏体分解的因素
- 温度:温度是影响残余奥氏体分解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温度的升高,残余奥氏体的分解速度会加快。
- 时间:时间也是影响残余奥氏体分解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的温度下,随着时间的增加,残余奥氏体的分解会逐渐进行。
- 化学成分:工具钢中的化学成分对残余奥氏体的分解有重要影响。不同的合金元素会影响奥氏体晶体的稳定性,并进而影响残余奥氏体的分解过程。
- 应力:应力也可以影响残余奥氏体的分解速度。在外加应力下,残余奥氏体容易分解得更快。
残余奥氏体对工具钢性能的影响
残余奥氏体的存在会影响工具钢的硬度、韧性和尺寸稳定性。
- 硬度:残余奥氏体的存在会导致工具钢的硬度降低。
- 韧性:残余奥氏体的分解会使工具钢的韧性提高,提供更好的耐冲击性和抗断裂性。
- 尺寸稳定性:残余奥氏体的分解过程会产生体积变化,导致工具钢的尺寸不稳定。
如何控制残余奥氏体的分解
为了获得理想的工具钢性能,需要控制残余奥氏体的分解。以下是一些控制方法:
- 热处理:通过热处理工艺,控制工具钢的温度和时间,可以促使残余奥氏体尽可能地分解。
- 合金设计:正确选择和调整合金元素的含量,可以改变奥氏体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残余奥氏体的分解。
- 应力控制:在制造和使用工具钢时,需要注意控制外加应力,以减缓残余奥氏体的分解速度。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控制残余奥氏体的分解过程,从而获得具有良好性能的工具钢。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工具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分解与影响因素有所帮助。
五、x射线衍射法检测残余奥氏体方法?
要想准确测量,我所知道的只有X-Ray。 但,我有一个供应商与我在残余奥氏体量的判断上有分歧,后来拿到上海材料研究所分析。看分析报告,用X-Ray似乎只测了两点,再取平均值。
我觉得测两点不很客观。要测就要一整个试样面吧。 其实,工厂里,一般只是定性的判断残余奥氏体量而已。就是一个大概的百分比。
六、残余奥氏体的组织形态和形成机理?
奥氏体是铁的一种相,另一种常见相是马氏体,过冷奥氏体是指在一定过冷度下未发生马氏体转变的奥氏体,残余奥氏体是指发生马氏体转变后,还有一定量未发生转变的奥氏体。
钢在淬火后总会保留一部分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为残余奥氏体。不同的钢种残余奥氏体量也不一样。对碳钢来讲在含碳量大于0.4%的条件下,在显微组织中可以观察到残余奥氏体,含碳量越高残余奥氏体的数量越多。在相同含碳量的条件下,合金钢比碳钢的残余奥氏体量多,对一些高碳高合金钢,残余奥氏体量可以达到30~40%以上。残余奥氏体的存在使钢的性能变环,如使弹性极限下降,零件的尺寸不稳定等。因此有必要了解残余奥氏体在回火过程中所发生的转变,以便设法控制之。
七、那么请问过冷奥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从本质上有什?
1、过冷奥氏体定义:在共析温度以下存在的奥氏体,又叫亚稳奥氏体。
在共析钢过冷到A1温度以下 ,奥氏体在热力学上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转变,这种在A1以下存在的且不稳定的、将要发生转变的奥氏体就是过冷奥氏体(获得 )。
2、残留奥氏体 定义: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后在环境温度下残存的奥氏体。
奥氏体与过冷奥氏体含碳量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奥氏体是相对较为稳定的相,而在温度快速降低到一定值时,奥氏体会变得不稳定,那就意味着它需要转化成为其它相,而此时的相即为过冷奥氏体。
扩展资料:
过冷奥氏体
冷却过程是钢的热处理的关键工序,它决定钢在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钢在奥氏体化后通常有两种冷却方式:连续冷却方式和等温冷却方式。连续冷却方式是指钢在高温奥氏体状态一直连续冷却到室温。等温冷却方式是指将钢从奥氏体状态迅速冷却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使其发生恒温转变,然后再冷却下来。
残余奥氏体的形态
TEM测试结果表明,经DIF区变形后再进行Q&P处理的残余奥氏体形态为无规则形态,即残余奥氏体并不完整且发生弯曲破裂。残余奥氏体边缘存在有高密度的位错。奥氏体存在于马氏体板条中间大约有几十纳米厚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DIF区变形的缘故。
晶粒越细残余奥氏体强化效果就越明显。与粗晶奥氏体相比较,细晶奥氏体相中要发生马氏体相变需要更多的自由能来满足相变驱动力的要求。在细小晶界积聚的高密度位错抑制了马氏体的生长。因此,残余奥氏体被马氏体所约束导致其无规则形貌。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八、瓦斯含量测定仪规定?
瓦斯压力测定仪为了研究和掌握防治煤层瓦斯涌出与突出的理论与技术。采用浆液封孔新技术,能够在各类矿井,不同岩层条件下,正确地测得煤层瓦斯的真实压力
用途
瓦斯压力测定仪是用于各类矿井,不同 岩层条件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的一种仪器
工作原理
采用两组胶圈封孔,并向两组封孔胶圈之间注入压力始终高于瓦斯压力的粘液。压力粘液渗入钻孔周围的微裂隙,因形成了胶圈封粘液,粘液封瓦斯的封孔系统。从而严密地封闭了钻孔防止了瓦斯的泄漏,测定出真实的煤层瓦斯压力。
选型说明
在设定煤层瓦斯压力低于6Mpa时设计的,故预测煤层压力高于6Mpa时不适用。
技术参数
项目名称 规格范围 备注
测定压力 0~8MPa -
粘液缸压力 0~8MPa -
封孔深度 8m 可增加到20M以上
液体封段长度 1.8m 可增加到3.6M以上
钻孔直径 φ61~φ63mm 钻头直径φ60
每节钢管长 1.8m -
组装前外形尺寸 1950×370×250mm 长×宽×高
重量 140kg -
九、显微镜下残余奥氏体是什么颜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呈白色。
一般来说,残余奥氏体是马氏体转变不完全而保留至室温的奥氏体组织,而奥氏体是单相组织,在光镜下呈现白色。
在淬火后总会保留一部分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为残余奥氏体。不同的钢种残余奥氏体量也不一样。对碳钢来讲在含碳量大于0.4%的条件下,在显微组织中可以观察到残余奥氏体,含碳量越高残余奥氏体的数量越多。在相同含碳量的条件下,合金钢比碳钢的残余奥氏体量多,对一些高碳高合金钢,残余奥氏体量可以达到30~40%以上。残余奥氏体的存在使钢的性能变坏,如使弹性极限下降,零件的尺寸不稳定等。因此有必要了解残余奥氏体在回火过程中所发生的转变,以便设法控制之。
十、为什么淬火温度高,残余奥氏体量增加?
这个是针对过共析钢而言的。过共析钢的淬火一般在Accm以下(保留一部分的碳化物),当淬火温度升高,碳化物的比例下降,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就会增多,这会导致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加,所以淬火后残余奥氏体的量增多。
另外淬火温度越高马氏体针越粗大,组织的内应力越大,被先转变的马氏体束缚住的奥氏体也更紧、更多,这部分奥氏体由于体积无法膨胀,所以无法转变成BCC结构,导致室温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