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事件分类?

admin 泰里仪器网 2025-03-06 04:25 0 阅读

一、不良事件分类?

一、定义:

不良事件定义为由医疗导致的伤害,与疾病的自然转归相反,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导致残疾的一切事件,包括可预防和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指正确的医疗行为造成的不可预防的损伤;可预防的不良事件指医疗中由于未能防范的差错或设备故障造成的损伤。

二、不良事件的分类

1、药品不良事件

SFDA中的定义:药品不良事件(英文Adverse Drug Event,缩写为ADE)和药品不良反应含义不同。一般来说,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

它在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出现,此反应不能肯定是由该药引起的,尚需要进一步评估。国际上给药品不良事件下的定义为:药品不良事件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作为近代科学技术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保健和康复过程中,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诊疗手段。但是,与药品一样,使用医疗器械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对医疗器械上市后不良事件的报告监测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风险,保证安全有效地使用医疗器械是非常必要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3、护理不良事件

对护理不良事件各学者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美国学者将其定义为: 由护理导致的伤害其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导致了残疾或两者皆有。

国内学者认为,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起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

三、不良事件的分级

1、一级不良事件

指已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加重病情、延迟康复的事件,或者下列情形之一者,即护理过错行为引发的有效投诉或纠纷、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病人因意外事件死亡。

2、二级护理不良事件

指已发生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但对病人病情及治疗效果无影响的事件,并将事件对病人的伤害程度分为无伤害、轻度伤害、中度伤害和重试伤害。以上10类情况中除8类及9类情况外,其他已发生并涉及病人而还未达到一级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都纳入此级别范围。

3、三级护理不良事件

指隐患事件,是由于不经意或实时的介入,不良事件未真正发生或事件未涉及病人,或者是非护理行为造成的事件(如公共设施事件、医疗设备器械事件)。

二、不良事件怎么书写?

1:书写不良事件应该客观、全面、详实。

1. 客观性:不良事件的描述应该忠实于事实,不带有主观臆断的成分,这是多方面人士进行事故调查和后续处理所必备的素养。

2. 全面性:书写不良事件时需要尽可能收集相关数据和材料,充分了解各方面情况,把事件的全貌呈现出来。

这有利于后续分析和解决问题,减少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3. 详实性:书写不良事件时应该注重细节,体现事件背后的成因和问题,不漏过任何可能影响到事件处理和结果的信息。

同时,详实的记录也有助于落实责任和归纳经验,为未来类似事件的解决提供参考。

尽管写作不良事件的重点在于客观、全面、详实,但也需要把注意力放在清晰易读的表述上。

建议避免使用行话、缩略语或者美化措辞,要让读者能够容易理解事件的核心问题和发生的经过。

同时,也可以在书写不良事件的过程中,进行事后总结,并着手制定方案,以便后续能够更好地规避此类事件的发生。

三、不良事件的分级?

不良事件分级四级

一级:警告事件

警告事件是指非预期死亡,或者是非疾病自然发展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这是比较严重的不良事件,

二级:不良后果事件

不良后果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因为治疗操作而非疾病本身导致的病人集体或功能性损害,跟一级事件的区别是程度,一级是丧失,二级是损害没有完全丧失。

三级:不良后果事件

不良后果事件是指虽然发生了失误或错误,但并没有给病人造成机体和功能上的任何损害,或者轻微后果,不需要任何的治疗就可以自然康复。

四级:隐患事件

隐患事件比较容易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出现了错误或失误,但及时发现修正或实施补救措施,未形成事实上的医疗错误。

四、不良事件八要素?

不良事件的SDV是很容易出状况的,需要大家注意力集中。为了避免遗漏,我们可以总结一个不良事件的「八要素」:

名称(AE)

开始时间(Date of Onset)

结束时间(Date of Outcome)

程度(Intensity)

药物相关性(Relationship)

采取的措施(Action)

是否用药(Concomitant Medication)

转归(Outcome)

这八要素是比较通用的。每当提到不良事件,大家就得条件反射般的想到这八要素。理论上,原始病历上对于一个不良事件的记录,也应该能找到对应的八个描述,否则就可能是记录不完整。有的项目的CRF上还可能有更多要求,比如是否为SAE,是否对试验用药有影响,等等。

五、不良事件概率公式?

等于:不良事件实际上报数÷不良事件应上报总数x100%

六、sae不良事件定义?

不良事件即AE(Adverse Event),是指受试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或研究时所发生的,未能预见的医疗事件,但与所用药物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事件可以是症状、体征和试验室异常。严重不良事件SAE(Serious Adverse Event)是指药物临床研究中发生的难以处理的不良事件。

七、不良事件的分类?

1、定义:

不良事件定义为由医疗导致的伤害,与疾病的自然转归相反,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导致残疾的一切事件,包括可预防和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指正确的医疗行为造成的不可预防的损伤;可预防的不良事件指医疗中由于未能防范的差错或设备故障造成的损伤。

2、分类:

1、药品不良事件

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3、护理不良事件

八、不良事件如何分级?

根据不良事件就是否发生以及发生后在病人或医务人员身上所造成的伤害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3级。

1、一级不良事件:指已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加重病情、延迟康复的事件,或者下列情形之一者,即护理过错行为引发的有效投诉或纠纷;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病人因意外事件死亡。

2、二级护理不良事件:指已发生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但对病人病情及治疗效果无影响的事件,并将事件对病人的伤害程度分为无伤害、轻度伤害、中度伤害与重试伤害。以上10类情况中除8类及9类情况外,其她已发生并涉及病人而还未达到一级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都纳入此级别范围。

3、三级护理不良事件:指隐患事件,就是由于不经意或实时的介入,不良事件未真正发生或事件未涉及病人,或者就是非护理行为造成的事件(如公共设施事件、医疗设备器械事件)。

九、不良事件上报原则?

不良事件包含选原则包括真实性、及时性、非惩罚性、保密性的原则。

对不良事件上报奖励采取责任科室优先和竞争性上报相结合的原则,奖励措施如下:

个人:事件发生48小时内对最早上报的个人奖励50元。

科室:一例有效不良事件记0.1个百分点,按照上报的事件数量换算成百分比用以减免相应的纠纷赔偿金额。

公式科室实际赔偿额=科室应承担赔偿×(100%—本科室上报总例数×0.1%)

十、医疗不良事件分类?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等的因素和事件。

医疗不良事件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警告事件,是指患者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第二类为不良后果事件,指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第三类是未造成后果的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没有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第四类是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结合我国当前医院的实际情况,按照SH9分类法将不良事件分为四级更合理,医疗不良事件SH9分类法是指将有无过错事实、是否产生后果作为当前医疗不良事件的分类原则,是适合当前医疗不良事件的一种分类方法。

I 级——有过错事实并且造成后果,如果两者有因果关系,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构成“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在不良事件中级别应属最高。例:患者王某因病情需要到某医院急诊科就诊,因该医院病床已满无法收治病人,接诊医师将此情况告知患者并建议转诊,但没有对患者及时诊疗和积极跟进,没有及时请专科会诊,没有及时请示上级医师、科主任,亦未报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调病床。导致患者病情急剧加重抢救无效死亡。

II级——无过错事实但造成后果的事件:医疗行为无过错,主要由药物、医疗器械、植入物等造成的医疗意外,或不可避免的医疗并发症和疾病的自然转归。其后果可能比较严重,但一般不构成“医疗事故”或 “医疗差错”。例:某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在某医院行前列腺手术治疗,术后使用止血药物引发患者急性脑梗塞。

III级——有过错事实但未造成后果的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指错误的行为已实施在患者身上),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例:标本送检过程延误,未影响检验结果事件。

IV级——无过错事实也未造成后果的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医疗行为的过错事实,其级别最低。例:患者黄某入住院检查治疗,检验科于入院第二天下午出具检验报告为“B”型血。入院第二天晚因患者手术需要输血,手术医生开具输血医嘱及申请单(红细胞2单位,血浆2000ml),申请单记录血型为“B”型,血库配血时查血型发现该患者血型为“O”型,经复查确定为“O”型,遂配置“O”型血。手术室护士在给患者输血前核对发现检验报告单与血袋内标志血型不符,未给患者用血,将此问题反馈给血库,经血库再次检查确认患者血型为“O”型无误方进行输血

The End
上一篇 高压防护用具检验规定? 下一篇 什么是仪器设备周转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