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没有大佬给说说海洋测绘和海洋观测、海洋技术的区别特点?
一、海洋测绘
1、定义:测量海洋底部的地球物理场的性质及其变化特征,绘制成不同比例尺的海图和专题海图。
2.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海洋地震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底热流测量、海洋电法测量和海洋放射性测量。
因海洋水体存在,须用海洋调查船和专门的测量仪器进行快速的连续观测,一船多用,综合考察。基本测量方式包括:①路线测量。即剖面测量。了解海区的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②面积测量。按任务定的成图比例尺,布置一定距离的测线网。比例尺越大,测网密度愈密。在海洋调查中,广泛采用无线电定位系统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海洋测量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测量仪器设备等,同陆地测量相比,有它自己的许多特点。主要是测量内容综合性强,需多种仪器配合施测,同时完成多种观测项目;测区条件比较复杂,海面受潮汐、气象等影响起伏不定;大多为动态作业,测者不能用肉眼通视水域底部,精确测量难度较大。一般均采用无线电导航系统、电磁波测距仪器、水声定位系统、卫星组合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组合系统,以及天文方法等进行控制点的测定和测点的定位;采用水声仪器、激光仪器,以及水下摄影测量方法等进行水深测量和海底地形测量;采用卫星技术、航空测量以及海洋重力测量和磁力测量等进行海洋地球物理测量。
二、海洋观测
1.定义:是通过技术手段获取海洋或海底特定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
2.海洋观测的任务有:观察未知海洋世界,监测评估人为作业对海洋带来的影响,观测海洋特定地区,监控海洋,保护国家安全,等等
3.分类
海洋观测技术的分类,主要可从这样三个维度来考虑:一是观测形式;二是观测方法;三是观测区域。
海洋观测形式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可称为定点式海洋观测技术和移动式海洋观测技术。传感器挂在浮标上的观测、基于海底原位观测站的观测是定点观测,而利用水下滑翔机携带传感器遨游海上的,则属于移动观测。
海洋观测方法可分为间接观测技术 (indirect observing)与直接观测技术(direct observing)两种。间接观测技术,通常是通过水面运载工具或潜水器,进行采样作业或离线观测作业,把样品或数据取回到实验室,再进行分析处理,获得观测结果。直接观测技术,则直面对象,通过传感器件,加之信号传输通道,在线地实时获得海洋观测数据结果。海底间接观测主要指采集海水、(微)生物和海底物质样品,并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从而实现观测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通过样品的获得并进行对一些物理化学量的测量数据分析,获得目标结果。具体实现方法如拖网、CTD、多管、箱式、抓斗、热流计、大洋钻探计划等。
海洋观测区域分为:海面、海水、海底。也就是说,将海洋观测技术分为海面观测技术、海洋水体观测技术(或称海中观测技术)和海底观测技术。对海面的观测,主要是开展海水与空气界面间关系的研究。这方面的工作,除了对海洋进行观测之外,还涉及到海洋表面的大气部分,如海面气温、风向、风速的观测。从技术手段上来看,可采用海洋遥感技术。对海洋水体的观测内容十分丰富,在物理上可对涌、浪、潮、流、温度、浊度、盐度等量的观测与数据采集;在化学上和生物上可对海洋中的化学和生化量的观测,对二氧化碳、pH、DO(溶解氧)、营养盐、叶绿素、重金属、蛋白质等含量的观测与分析等。对海底进行观测,是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海洋技术的发展,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对海底开展物理、化学和生物上的观测之外,还可对地形地貌进行观测,对海底某一现象进行观测,以及在地球物理方面进行观测,如地震波的观测等。
三、海洋技术
1.定义:是研究海洋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以及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所使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研究实现海洋装备及工程系统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大众熟知的海洋工程材料技术、水下声学技术、水下作业技术、水下探测技术、水下光学技术、海洋试验技术、海洋遥感技术、水下通信技术、水下导航技术、水下运载技术、海底观测技术、航海技术、水动力技术、海洋装备设计与集成技术等,都属于“海洋技术”范畴。
2.分类:分基础技术、相关技术和应用技术三个部分。
直观的来讲,海洋测绘呈现形式就是海图,海洋观测呈现形式就是海洋数据,海洋技术呈现形式就是海洋技术成果。
二、长期海洋观测怎么预测?
长期海洋观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预测:1. 数学模型:利用物理学和数学等知识建立海洋环境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各种参数的计算和分析,预测海洋环境的变化趋势。2. 卫星遥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海洋表面温度、海洋色彩等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预测海洋环境的变化。3. 实时监测:利用海洋观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对海洋温度、盐度、流速等参数进行测量,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预测海洋环境的变化。4. 经验法则: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法则,预测海洋环境的变化。例如,根据过去的海洋环境变化趋势和周期性规律,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
三、全球海洋观测时间?
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监测网建成 ,观测全球海洋仅需6小时。
四、海洋水文观测的意义?
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是对规定的时段和规定的海区所预期出现的海洋水文和气象状况的报道。它是海洋水文预报和海洋气象预报的统称。 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是物理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方面,海洋水文气象预报的项目,已超过20个。
主要包括海浪、潮汐、潮流、风暴潮、地震海啸、水温、盐度、密度、声速、海冰、海流及大风、台风、海雾、能见度等,并且已从单纯的海洋条件预报,发展到包括渔情预报、最佳航线推荐、专项开发作业保障服务、各类海洋灾害警报和海洋污染预报等有重大经济意义的应用预报和专业预报。 为应对海洋气象灾害,我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开展海洋气象业务。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初步建立了由观测、预报、服务、信息网络等组成的海洋气象业务体系,台风预报预警等领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但海洋气象整体业务能力尤其是海上气象观测、远洋服务等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远不能满足我国海洋强国发展战略日益增长的需求。
五、全国海洋观测网中的基本海洋观测网包括国家基本观测网和什么基本观测?
全国海洋观测网由基本海洋观测网和专业海洋观测网组成。其中,基本海洋观测网包括国家基本海洋观测网和地方基本海洋观测网。未来海洋观测网的覆盖范围包括我国近岸、近海和中远海,以及全球大洋和极地重点区域,按岸基、离岸、大洋和极地分布。
六、美国全球海洋观测时间?
ARGO计划
ARGO计划(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通俗称“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是由美国等国家大气、海洋科学家于1998年推出的一个全球海洋观测试验项目,构想用3年至4年时间(2000年-2003年)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00公里布放一个卫星跟踪浮标,总计为3000个,组成一个庞大的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旨在快速、准确、大范围地收集全球海洋上层的海水温、盐度剖面资料,以提高气候预报的精度,有效防御全球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威胁,被誉为“海洋观测手段的一场革命”。
七、海洋中观测波浪的仪器是?
1.亦称“波浪仪”。测量波浪高度的一种海洋水文仪器。主要有岸用光学测波仪、加速度测波仪、水压式测波仪、声学式测波仪等。
2.其中,光学测波仪是放置于岸边观测站内的望远仪器,根据岸外水中锚碇浮标的跳动来确定波高、波向和周期;加速度测波仪通常置于海面,利用加速度原理测量波浪;水压式测波仪置于海底,感应仪器上方的水柱高度的变化测量波浪;声学式测波仪的收发换能器置于水下一定深度,应用回声测深仪原理向水面发射超声波,从回波信号的幅值大小和变化快慢测出波浪高度和周期。
3.还有空载波高仪,用飞机从空中向海面发射微波,由反射波测出波高;利用卫星上装载的微波辐射计可以同步测量大面积海浪参数
八、长期的海洋实时观测数据依靠什么?
海洋长期实时观测数据依靠卫星遥感和浮标。观测水下和深海数据的潜标只能每年回收一次,无法像卫星遥感和浮标那样实时获得数据。这是因为潜标最上面的浮体距离海平面还有四五百米,数据很难穿透海水传输到卫星上。
九、海洋智能观测与传感是什么专业?
海洋智能观测与传感应该气象专业
十、全球首个海洋立体观测系统是哪个?
2007年10月,在全球无冰覆盖的开阔大洋中,建成一个由3000多个Argo剖面浮标组成的实时海洋观测网,用来监测上层海洋内的海水温度、盐度和海流,以帮助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以及准确预测诸如发生在太平洋的台风和厄尔尼诺等极端天气/海洋事件等。这是人类历史上建成的首个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