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s培养基分离培养原理?
bs培养基用于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沙门氏菌的选择性培养。
蛋白胨、牛肉粉在培养基中作为基础营养物质,为细菌的生长提供所需的碳源、氮源、维生素以及一些矿物质等元素;葡萄糖可作为细菌生长代谢所需的能量物质;磷酸氢二钠作为培养基pH缓冲剂。煌绿和亚硫酸钠能够抑制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但对伤寒、副伤寒等沙门氏菌的生长没有影响。伤寒沙门氏菌和其他沙门氏菌能利用葡萄糖,将亚硫酸盐还原成硫化物并与硫酸亚铁反应使得菌落呈黑色,此外还可以吧铋离子还原成金属铋,使菌落呈现金属光泽,从而使沙门氏菌得到分离。
二、什么标本需要分离培养?
细菌的分离鉴定
1、标本:肠道外感染取中段尿、血液、脓液、脑脊液等,腹泻者取粪便。
2、分离培养与鉴定:粪便标本直接接种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血液需先经肉汤增菌,再转种血琼脂平板。其他标本可同时接种血琼脂平板和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37℃孵育18~24小时后,观察菌落并涂片染色镜检。采用一系列生化反应进行鉴定。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须先作血清学定型试验。必要时检定肠霉毒素。
泌尿系统除确定大肠杆菌外,还应计数,每毫升尿含菌量≥100,000时,才有诊断价值。
三、细胞分离培养的目的?
目的是为了获得大量细胞供实验所需,如果不进行传代,都用原代的成本会比较高,而且原代细胞分裂次数有限,大约50次,传代可以获得更多细胞。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由一个细胞经过大量培养成为简单的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这是克隆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克隆。
四、分离培养法的原理?
菌种分离主要在培养皿上进行,常用的方法是稀释法和划线法。
菌种分离的目的是微生物的一个个体通过繁殖,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出肉眼能见的群体。然后根据培养特征,用接种针调取所需菌种并在显微镜下检查,证明为单一形状的菌体。
改变培养基条件也有助于菌种分离。没有一种培养基或一种培养条件能够满足一切微生物生长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的培养基都是选择性的。
如果某种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是已知的,也可以设计特定环境,使之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因而能够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把这种微生物选择培养出来,尽管在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这种微生物可能只占少数。
五、为什么要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进行分离培养应注意哪些事项?何谓纯培养?
1.因为你可能需要改种细菌进行研究或者为了获得它的某种分泌物而进行培养。
2.要严格消毒,避免杂菌污染,另外也要控制好温度。
3.纯培养就是培养出来由一个菌体繁殖形成的菌落,因为是同一种菌繁殖而来所以种类单一成为纯培养。
六、分离培养基的目的?
分离培养:将目标菌(也可以是细胞、原虫等)培养并从杂菌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比如,你的样品中含有很多细菌,但是只有一种是你所需要的,这时候你就应该在平板上划线分离培养后找出你的目标菌的典型菌落,把它分离出来。
纯培养:将单一的细菌(也可以是细胞、原虫等)进行增殖,不含其他杂菌 比如,你已经将需要的目标菌分离出来了,已经不受其他杂菌干扰了,但是此时你需要研究你的目标菌的一些特性,需要大量的目标菌,此时就需要对你的目标菌进行增殖,此时就是纯培养。
七、分离培养与鉴定的特点?
.培养基的选择
用自动血培养分析仪时选用相应的血培养瓶,如需氧+厌氧,需氧+高渗等。
2.分离和鉴定 当观察有细菌生长时或血培养仪阳性报警时,应及时作如下检验:
(1)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及时与临床联系;
(2)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厌氧血平板或其他特殊培养基等分离培养纯菌再进行鉴定;
(3)同时做药敏试验,结果及时报告临床作治疗参考。
八、分离培养法的原理步骤?
1.平板分离培养法(又称稀释分离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于工厂现场使用。先将盛有麦汁的琼脂试管培养基放在热水中融化,冷却至42~45℃,再将准备分离培养的酵母原菌用白金针移植到已融化的培养基内。
如分离培养发酵液的酵母,则先使之静置,倾出上部清液,留少量发酵液,混合均匀后接种。
如分离培养酵母泥,需加少量无菌水或麦汁,稀释后再接种。
九、重组噬菌体分离培养步骤?
分菌株对应的噬菌体分离过程步骤:
1、噬菌体分离
(1) 以新鲜鸽粪4g 加入100ml 普通液体培养基内,放入37 ℃温箱培养24h。
(2) 次日从中取出10ml70 ℃加热30min ,离心2000r/ 10min ,上清液用滤器过滤后保存于4 ℃冰箱备用。
(3) 在普通琼脂平板底面分别注明1、2、3 号。
(4)在1 号平板接种事先培养好的6h 幼龄菌乙型副伤寒杆菌一接种环;2 号平板接种幼龄菌福氏痢疾杆菌一接种环;3 号平板接种幼龄菌大肠杆菌一接种环,各平板的细菌密集涂布于琼脂平板表面。
(5) 再用无菌接种环取鸽粪培养滤液一接种环,分别滴加于3 个已接种细菌的平板中央,放入37 ℃温箱孵育24h。
2、噬菌体的分离和鉴定
先后从农贸市场采集各类海产品158 份, 分别用15 株假单胞菌作指示菌, 共分离到27 株噬菌体, 分离率为1711%。检出的噬菌体经实验室反复增殖、裂解等鉴定试验, 从中精选出9 株裂解力较强, 生物学性状较典型的噬菌体, 分别用双层琼脂法作单斑纯化培养。
这9 株噬菌体的噬菌斑圆形透明, 边缘有的整齐有的稍不整齐, 直径均在110~210 mm; 在电镜下的形态可见有头部和尾部, 均呈蝌蚪状; 增殖液的效价均可达10829pfuˆm l。
3、噬菌体的分离
在有指示菌的双层琼脂平板上逐格滴加备用的待检噬菌体液,进行交叉裂解试验,即每一株菌均被所有待检噬菌体液逐一滴加。
待平皿干后,置37 ℃培养过夜。若有相应的噬菌体存在,即可在平皿上出现裂解噬斑(即为阳性) ,不裂解者为阴性。对分离到的每一噬菌体均经单噬斑分离纯化3 次以上,增殖后置4 ℃冰箱保存。
4、大连近海河流弧菌Ⅱ噬菌体的分离与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菌株
噬菌体分离所用的指示菌为河流弧菌29301 , 用于宿主范围测定的菌株共8 株: 河流弧菌Ⅱ9302 , 9401 , 9402 , 9403 , 9404 , 9501 , 9502 及9503 均为本实验室保存。
4.3 培养基
培养河流弧菌及噬菌体分离所用的培养基为海水胰蛋白胨培养基。其中: 胰蛋白胨10g , 酵母膏5g , 陈海水1000mL , pH712~715 。制作底层培养基时, 加琼脂15g ; 制作上层培养基时, 加琼脂7g。
4.4 样品的采集和噬菌体的分离
1996、1997 年两个夏季, 从大连市水产养殖公司所属皱纹盘鲍养殖区的不同地点采集海水和海底淤积物, 每次采集10 个样品, 每个样品为同一地点采集的3 份不同水样或海底淤积物混合而成。
为了分离噬菌体, 取海底淤积物100g , 加入等量海水, 充分振荡30min , 静置, 过滤, 取上清液100mL 加入50mL 3 倍浓缩的海水胰蛋白胨及2mL 浓度为1012个/ mL 的河流弧菌2 菌悬液, 30 ℃培养过夜, 以促进噬菌体的增殖。海水样品过滤后按上述方法直接富集。
经富集后的培养液加入1/ 10 的氯仿, 30 ℃静止1h , 于4000r/ min 离心20min , 取上清液用于双层琼脂法分离噬菌体。为了纯化噬菌体, 挑取单斑连续传代, 重复进行5 次以上, 选择平板上所有噬菌斑形态和大小基本一致的材料,进行下一步研究。
十、培养基倒平板培养后怎样划线分离?
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实验步骤
1、融化培养基将装有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的三角瓶放入热水浴中加热至沸,直至充分融化。
2、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后,按无菌操作法倒平板(每皿约倒15ml),平置,待凝。 操作方法:右手持盛培养基的三角瓶置火焰旁边,用右手手掌和小指将瓶塞轻轻地拨出,瓶口保持对着火焰;然后左手拿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迅速倒入培养基约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后即为平板。
3、作分区标志(操作熟练后此步骤可省略) 在皿底用记号划分成4个不同面积的区域,使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