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极地科考简史
从1984年首次南极考察至今,一代又一代中国科考工作者勇闯极地,从第一次将五星红旗插上南极洲,到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建起考察站;从没有一艘专业极地科考船,到海陆空立体化协同作业;从带回第一块南极陨石样品,到领跑南大洋系统研究。
35年前,首闯南极的日子还历历在目,一个月后,中国南极考察队又将第36次出发。目的地,依然是那片遥远而神秘的极地大陆。
二、极地科考的意义?
政治意义: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事业是振兴中华、为国争光、造福人类的事业。
科学意义: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也是人类居住的地球与外星联系的重要窗口。
经济意义: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早已为人们所开发利用。而南极蕴藏着较北极更为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世界上最大的铁山和煤田、丰富的海洋生物(特别是南极磷虾)和油气资源、地球上72%以上的天然淡水资源。
社会意义:自我国开展极地考察的短短20年中,在科学考察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在国际极地事务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充分反应了我们伟大祖国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经济持续发展、科技水平快速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日新月异面貌。
三、极地科考时间和原因?
极地科考时间应在当地夏季,因为那时气温较高,且处于极昼,有利于野外活动和考察。
去南极考察一般是11月份到次年2月份,因为那是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也正是凉爽宜人的时候,北极就是6到8月份,那时气候最好。极地科学考察(重点是南极)几乎拥有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51个国家参与,包括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她关系着全球变化和人类的未来,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高科技水平在国际舞台上的展显和角逐,在政治、科学、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有其深远和重大的意义,因此,倍受各国政治家的高度重视、全球科学家的向往。
四、为什么要去极地科考?
去探索自然和生命的奥秘
五、极地科考站内部特点?
极地科考站是在极地地区建立的一种设施,内部具有很多特点。首先,由于极地气候恶劣,科考站建立在环境严酷、资源匮乏的地理环境中,对于科考人员的物资供应和生活保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其次,科考站具有密闭性和自给自足性,主要靠科考人员自身的劳动力和科学研究的成果来维持站点的运作。
此外,科考站通常还配备科学研究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实现对冰雪、气象等极地自然条件的长期监测和研究。总之,极地科考站是为了保障人类的科学探索和对极地自然环境的保护而设立的,内部具有高度集成的科技和物质力量。
六、极地科考的价值是什么?
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它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它的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它的沿岸栖息着无数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北极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与南极地区一样,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北极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进一步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也越来越频繁.
七、极地科考站有哪些类型?
世界上有20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这些众多的考察站,根据其功能大体可分为:常年科学考察站、夏季科学考察站、无人自动观测站三类。
八、世界最早的极地科考时间?
最早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阿根廷奥长达斯站,于1904年2月24日建成,位于南奥尼克群岛苏里岛的斯科舍湾,地理坐标为南纬64度45分,西经44度34分.
九、北极地区科考时间及原因?
北极寒冷不适合人类活动,所以选择北半球的夏季进行科学考察
十、极地科考队员穿什么衣服?
极地科考队员穿的衣服一般是特制的高科技羽绒服,内里采用700蓬鹅绒填充,绒子含量高达85%。这种极地防寒服的外层采用探路者自研的TIEF PRO三层复合面料,可以应对暴雨级别,而且增强了纱线的棉感,没有大部分冲锋衣来回摩擦的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