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最大的仪器设备公司?
是上海机床厂。
公司从1950年起生产各类磨床,品种、规格占全国磨床行业的三分之一;在国内磨床业处于主导地位;产品的品种最为齐全,产品应用的领域范围最广泛;国内磨床产品的市场占有第一。
主要产品有:外圆磨床、万能外圆磨床、平面磨床、轧辊磨床、曲轴磨床、双端面磨床、花键轴磨床、磨齿机、螺纹丝杆磨床、凸轮轴磨床、椭圆倒角磨床等各类普通磨床、专用磨床、数控磨床,以及三坐标测量仪、圆度测量仪、齿轮油泵、金刚石滚轮等,多种产品曾荣获上海市和国家优质产品奖,并在国内居领先水平。
二、中国天文局简称?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成立于2001年4月,系由中国科学院天文领域原四台三站一中心撤并整合而成,包括总部及4个直属单位,总部设在北京,直属单位分别是:云南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新疆天文台和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好好好。
三、中国天文发现前景?
中国天文学迎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机遇。中国科学家创造性发展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在银河系和恒星物理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改变了人类对银河系形状和大小的认知。
“天眼”(FAST望远镜)在试运行阶段发现上百颗脉冲星,包括38 颗毫秒级脉冲星,还发现一个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快速射电暴和射电暴的重复爆发;抚仙湖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展示了太阳低层大气磁重联前所未有的精细结构。
寻觅暗物质的“悟空号”科学卫星和“慧眼”高能天体物理卫星,取得了重要的观测成果。
四、中国哪些大学天文系
中国哪些大学天文系值得关注?
天文学作为一门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受到越来越多学子的关注。在中国,也有很多大学开设天文系,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培训和研究机会。本文将介绍中国值得关注的几所大学天文系,帮助有志于深入探索宇宙的学子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府。
北京大学天文系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北京大学的天文系位于其理科学部,拥有雄厚的学术实力和丰富的学科资源。该系拥有一流的教授和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展天文学的前沿研究。学生可以在这里接收到系统而全面的天文学知识培训,并且有机会参与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项目中。同时,北京大学的天文系还积极与国内外重要研究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平台和国际交流机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天文系是国内较早开设的天文学专业,其研究成果和学术影响力在国内外都具有很高的声誉。该系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条件完备,并且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机会。学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将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天文学进展,并且能够参与到各类天文观测和实验项目中。此外,该系还与国内外众多天文学研究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交流平台。
南京大学天文系
南京大学的天文系是中国东部地区较为知名的天文学专业之一。该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天文学人才。南京大学的天文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团队,教师家教力强,并且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此外,南京大学天文系还与著名的国内天文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参与到多样化的科研项目中,获得更广阔的实践机会。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生院作为国内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机构,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科研资源。该研究生院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该院的师资团队由中国知名天文学家组成,他们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众多重要成果。学生在这里可以接受到系统而深入的天文学研究训练,并且有机会参与到国内外重大天文科研项目中,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
结语
天文学作为一门令人向往的学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中国的大学天文系在学术实力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培训和研究平台。无论选择哪所大学的天文系,学子们都将有机会接触到天文学的前沿知识,并且能够参与到重要的科研项目中,为深入探索宇宙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中国天文年历小满节气?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小满后,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民谚有“小满大满江河满”的说法。小满,标志着炎夏登场。物至于此,小得盈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饱满但未成熟,故称小满。
六、中国天文创始人?
高鲁(1877~1947),现代天文学家,中国天文学会创始人
七、中国天文台面积?
新建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学与实验中心。总建筑面积4138.56㎡,地上三层,层顶局部有建筑面积。建筑结合山地高程,一层的南侧及东侧基础埋设在土壤中,西侧以及北城面向主要道路开放,属于半地下建筑。一层主要功能为天文望远镜装调车间、超净实验室、千级间实验室;二层为CCD实验室、光学天文教学实验室、红外天文望远镜实验室;三层为天文探测器测试室、光学天文调试室、天文光谱测试室、光度测量室、检测调试室、精密调试室。
建筑面积 4138.56平方米
八、中国天文行星名名单?
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区别:小熊座中的七颗恒星称小北斗;帝星在小熊座,北斗在大熊座,所谓斗为帝车。
北斗七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顺序依次命名为α、β、γ、δ、ε、ζ、η,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长5倍多些,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
2、南斗六星
天府星(南斗第一星,天文学称斗一,古名令星),天梁星(南斗第二星,天文学称斗二,古名阴星),天机星(南斗第三星,即斗三,古名善星),天同星(南斗第四星,即斗四,古名福星),天相星(南斗第五星,即斗五,古名印星),七杀星(南斗第六星,即斗六,古名将星)。
3、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是我国本土天文学创作。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具体如下:
二十八星宿: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
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曾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等术数中。
4、三垣
三垣即紫微垣(Purple Forbidden Enclosure)、太微垣(Supreme Palace Enclosure)、天市垣(Heavenly Market Enclosure),与黄道带上之二十八宿合称三垣二十八宿。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各星多数以官名命名。在北斗东北,有星15颗,东西列,以北极星为中枢,成屏藩形状。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在北斗之南,轸宿和翼宿之北,有星10颗,以五帝座一为中枢,成屏藩形状。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在房宿和心宿东北,有星22颗,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形状。
5、织女星
织女星(Vega),又称为织女一或天琴座 α(α Lyrae),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恒星,距离地球约 25 光年。
从纬度地区中南部,它可以在南半球冬季的北方地平线上方可以看到低。随着 +38.78° 的偏角,织女星只能在南纬 51°S 以北的地区观看到它。
九、中国最早的天文纪录?
是周灭商时 打牧野之战,发生的一场日食,这给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一个线索。
十、中国最早航天文案?
红色的火星,祝融号火星车正铆足劲巡视勘察,留下更多中国印迹;在天和核心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遨游星汉,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五号,从嫦娥一号到天问一号,从天宫一号到天和核心舱。6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了一批重大跨越,取得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辉煌成就,让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变成现实。
(文案:李童 设计:王晔)
航天发展 成就斐然
在茫茫宇宙中,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迄今仍在轨运行,虽然它已不再工作,但始终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征五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大幅跃升。以东方红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卫星平台实现了我国卫星技术从跟随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嫦娥四号在全球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嫦娥五号圆满实现月球采样返回,中国空间站建设大幕开启,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并开展巡视勘察……
航天每一步,科技一大步。航天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一张享誉世界的“金色名片”,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赓续千年的飞天梦想,激励着无数来者奋勇前进。
航天精神 催人奋进
建党百年之际,一场关于航天的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长征五号火箭研制团队矢志铸箭报国,历经十余年艰辛,全面突破5米大直径箭体等12项重大关键技术和247项关键技术,让中国航天诞生了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刘站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液氧煤油发动机总师,为了给长征五号、六号、七号等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提供绿色环保动力,多次因劳累过度被送进抢救室,三度与死神擦肩而过。
魏锺铨,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雷达遥感卫星开拓奠基者之一,为中国雷达卫星、通信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化发展和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为什么航天人总是这样“正能量满满”?
已经年过九旬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由衷地感慨:“几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汇聚和培育了一批批优秀人才队伍,他们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为民族赢得了尊严,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放大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65载峥嵘岁月,中国航天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已载入伟大祖国的史册,汇入民族精神的长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燕生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在航天精神的感召下,演绎了一个个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故事。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仰望星空 浩瀚无比
“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这是中国航天人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展望未来,我国正全面开启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世界航天进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空间科学正孕育着重大发现,空间技术快速迭代突破,空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深空探测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太空经济成为新兴经济业态。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为服务国家大局,中国航天必须不断提升自主可控的创新发展能力、聚焦前沿的科学探索研究能力、强大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有效可靠的国家安全保障能力、科学高效的现代治理能力、互利共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继续实施重大科技工程,提升航天综合实力。我国将重点推进行星探测、月球探测、载人航天、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等重大工程。
——不断增强卫星应用服务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继续按照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完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和配套地面设施,提升卫星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和导航定位的服务能力。
——促进航天合作交流,增进人类共同福祉。未来,我国将持续提升空间基础设施、商业发射等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构建新型国际合作平台,打造航天国际合作新标杆。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建设航天强国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这一代航天人手中,航天全线将牢记使命、强化担当、锐意进取、追求卓越,为建成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张克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