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量子遥感与遥感的区别?
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
二、低空遥感和常规遥感的区别?
低空遥感与常规遥感是两种不同的遥感技术,主要区别如下:1. 拍摄视角:低空遥感使用低空平台(如无人机、飞艇)进行拍摄,拍摄视角相对较低;而常规遥感通常通过卫星或高空飞机进行拍摄,拍摄视角相对较高。2. 空间分辨率:低空遥感可以获取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即每个像素代表的地面面积较小;而常规遥感受制约于卫星或飞机的硬件性能,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3. 时间分辨率:由于低空遥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启动任务,因此可以提供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即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快速获取数据;而常规遥感由于受限于卫星或飞机的轨道或行程计划,时间分辨率相对较低。4. 覆盖范围:低空遥感往往可以获取较小范围内的高分辨率数据,适合于局部区域的详细观测;而常规遥感可以提供全球范围的覆盖,适合于大尺度的地理分析。5. 成本和操作灵活性:相对于常规遥感,低空遥感的成本较低,其操作灵活性较高,可以根据需要实时调整任务,并迅速获取数据。需要注意的是,低空遥感和常规遥感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技术,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方式,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遥感手段。
三、定量遥感与定性遥感的区别?
二者区别:功能不同,技术不同。
1、功能不同:定量遥感的目的是准确获取目标地物的参量,定性遥感的主要目的是地物分类,遥感制图。
2、技术不同:定量遥感是利用建模与反演技术进行参数的获取,定性遥感采用图像增强、彩色合成等技术,利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技术进行影像的判读。
四、遥感卫星携带的遥感器有哪些?
遥感卫星携带的遥感器有: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
收集器:收集来自目标物体的电磁波辐射能量。
探测器:通过光化学反应或广电效应将收集到的地物电磁波辐射能量转变成化学能或电能,以区分目标辐射能量的大小。
处理器:将探测获得的辐射能信号进行处理。
输出器:将获取的信息进行记录或输出。
五、遥感的功能?
遥感(remote sensing)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
可用来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六、遥感的特点?
1,大面积同步观测(范围广)
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平方千米。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2,时效性、周期性
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3,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约束性
能动态反映地面事物的变化 遥感探测能周期性、重复地对同一地区进行对地观测,这有助于人们通过所获取的遥感数据,发现并动态地跟踪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变化。
同时,研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在监视天气状况、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甚至军事目标等方面,遥感的运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获取的数据具有综合性 遥感探测所获取的是同一时段、覆盖大范围地区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综合地展现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与人文现象,宏观地反映了地球上各种事物的形态与分布,真实地体现了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人工构筑物等地物的特征,全面地揭示了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并且这些数据在时间上具有相同的现势性。
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
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4,经济社会效益
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5,局限性
目前,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范围。在电磁波谱中,尚有许多谱段的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此外,已经被利用的电磁波谱段对许多地物的某些特征还不能准确反映,还需要发展高光谱分辨率遥感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尚不可缺少。
扩展资料:
遥感是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它的实现既需要一整套的技术装备,又需要多种学科的参与和配合,因此实施遥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主要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1、信息源 信息源是遥感需要对其进行探测的目标物。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的特性,当目标物与电磁波发生相互作用时会形成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这就为遥感探测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依据。
2、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是指运用遥感技术装备接受、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性的探测过程。信息获取所采用的遥感技术装备主要包括遥感平台和传感器。其中遥感平台是用来搭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常用的有气球、飞机和人造卫星等; 传感器是用来探测目标物电磁波特性的仪器设备,常用的有照相机、扫描仪和成像雷达等。
3、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运用光学仪器和计算机设备对所获取的遥感信息进行校正、分析和解译处理的技术过程。信息处理的作用是通过对遥感信息的校正、分析和解译处理,掌握或清除遥感原始信息的误差,梳理、归纳出被探测目标物的影像特征,然后依据特征从遥感信息中识别并提取所需的有用信息。
4、信息应用 信息应用是指专业人员按不同的目的将遥感信息应用于各业务领域的使用过程。信息应用的基本方法是将遥感信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源,供人们对其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利用。遥感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最主要的应用有: 军事、地质矿产勘探、自然资源调查、地图测绘、环境监测以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等。
七、遥感的作用?
1、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气象、水文、军事、环保等领域。在未来的十年中,预计遥感技术将步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数据的新阶段。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都会有极大的提高。其应用领域随着空间技术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及相互渗透,将会越来越广泛。
2、遥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了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使地理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遥感信息应用是遥感的最终目的。遥感应用则应根据专业目标的需要,选择适宜的遥感信息及其工作方法进行,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遥感技术系统是个完整的统一体。它是建筑在空间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生物学、地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的,是完成遥感过程的有力技术保证。
八、光学遥感与热红外遥感的区别?
可见光遥感:所观测的电磁波的辐射源是太阳。该遥感数据对地标目标物的反射率有很大的依赖性,根据反射率的差异可以获得有关目标物的信息。
热红外遥感:所观测的电磁波的辐射源是目标物。在遥感中,在比3um短的波长范围内,主要观测目标物的反射辐射;而在比3um长的波长范围内,主要观测目标物的热辐射。
九、广义遥感和狭义遥感的区别与联系?
广义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狭义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目标物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十、热红外遥感与其他遥感方式的区别?
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所观测的电磁波的辐射源是太阳.该遥感数据对地标目标物的反射率有很大的依赖性,根据反射率的差异可以获得有关目标物的信息.
②热红外遥感:所观测的电磁波的辐射源是目标物.在遥感中,在比3um短的波长范围内,主要观测目标物的反射辐射;而在比3um长的波长范围内,主要观测目标物的热辐射.
③微波遥感:所观测的电磁波的辐射源有目标物(被动)和雷达(主动)两种.在被动微波遥感中,观测的是目标物的微波辐射;在主动微波遥感中,观测的是目标对雷达发射微波信号的散射强度即后向散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