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培养方法?

admin 泰里仪器网 2024-10-11 05:34 0 阅读

一、细菌的培养方法?

具体培养步骤

以光合细菌培养方法为例。光合细菌培养的方法,按次序分为容器、工具的消毒, 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和培养管理四个步骤。

(一)容器、工具的消毒参考、此处从略。

(二)培养基的制备

1.培养用水

如果培养的光合细菌是淡水种,菌种培养可用蒸馏水,生产培养可用消毒的自来水(或井水)配制。如果培养的光合细菌是海水种,则用天然海水配制培养基,注意在海水中加入磷元素时,不能用 磷酸氢二钾,应用 磷酸二氢钾,不然会产生大量沉淀。

2.灭菌和消毒菌种培养用的培养基应连同培养容器用高压蒸气灭菌锅灭菌。小型生产性培养可把配好的培养液用普通铝锅或大型三角烧瓶煮沸消毒。大型生产性培养则把经沉淀砂滤后的水用漂白粉(或漂白液)消毒后使用。

3. 培养基配制根据所培养种类的营养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按培养基配方把所需物质称量,逐一溶解,混合,配成培养基。也可先配成母液,使用时按比例加入一定的量即可。

(三)接种培养基配好后,应立即进行接种。光合细菌生产性培养的按种量比较高,一般为20%~50%,即菌种 母液量和新配 培养液虽之比为1∶4~1∶1,不应低于20%,尤其是微气培养,接种量更应高些,否则光合细菌在培养液中很难占绝对优势,影响培养的最终产量和质量。

(四)培养管理光合细菌的培养过程中,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管理操作和测试,生长情况的观察、检查以及出现问题的分析处理等三个方面。

二、干燥氨气所需仪器?

由于氨气是碱性气体,并且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酸性的也不能用水溶液,那就有碱石灰,器材可以用球形干燥管,或U形的

三、自制细菌培养基所需过滤时用的是什么滤膜?

孔径为0.22微米的滤膜 这种滤膜可以过滤掉细菌和病毒。

孔径0.45微米的滤膜已经可以过滤掉细菌,但是不能过滤病毒。

为了防止噬菌体污染,一般还是用0.22微米的滤膜比较好。

四、配制溶液所需要的仪器?

配制溶液所需仪器:天平,称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容量瓶,试剂瓶

具体步骤如下1.用天平秤取所需重量的药品

2.将药品放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200毫升蒸馏水溶解

3.将溶解后的试剂转移至1000毫升的容量瓶中,定容至1000毫升。

.4.将试剂转移到试剂瓶中。

五、蒸馏所需的仪器有哪些?

蒸馏烧瓶(带支管的)、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橡胶塞等。

蒸馏与萃取、过滤结晶等方法相比,有不需使用系统组分以外的其它溶剂,保证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的优点。

蒸馏根据方式可分为:简单蒸馏、平衡蒸馏、精馏、特殊精馏,根据操作方式分为间歇蒸馏、连续蒸馏。

六、蒸发浓缩所需要的仪器?

蒸发浓缩需要的仪器有:1、酒精灯2、蒸发皿或烧杯3、三脚架4、石棉网5、玻璃棒

验室浓缩装置有很多种类:旋转蒸发仪浓缩,针对不同的试料特性、试管浓缩,采取的浓缩的方式也不一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浓缩方式、薄膜浓缩、氮气吹扫浓缩、离心浓缩、漩涡振荡浓缩等等

七、he染色所需要的仪器?

HE染色法是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教学与科研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方法。客户对荧光亮度要求高,另外不要有杂散光干扰。一般用于观察这种荧光切片,我们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倒置荧光显微镜采用卓越的弱荧光成像,采用转盘式荧光切换方式,在CTC检测、FRET、细胞免疫等领域应用广泛。

八、做细菌培养的流程?

以光合细菌培养方法为例。光合细菌培养的方法,按次序分为容器、工具的消毒, 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和培养管理四个步骤。

(一)容器、工具的消毒参考、此处从略。

(二)培养基的制备

1.培养用水

如果培养的光合细菌是淡水种,菌种培养可用蒸馏水,生产培养可用消毒的自来水(或井水)配制。如果培养的光合细菌是海水种,则用天然海水配制培养基,注意在海水中加入磷元素时,不能用 磷酸氢二钾,应用 磷酸二氢钾,不然会产生大量沉淀。

2.灭菌和消毒菌种培养用的培养基应连同培养容器用高压蒸气灭菌锅灭菌。小型生产性培养可把配好的培养液用普通铝锅或大型三角烧瓶煮沸消毒。大型生产性培养则把经沉淀砂滤后的水用漂白粉(或漂白液)消毒后使用。

3. 培养基配制根据所培养种类的营养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按培养基配方把所需物质称量,逐一溶解,混合,配成培养基。也可先配成母液,使用时按比例加入一定的量即可。

(三)接种培养基配好后,应立即进行接种。光合细菌生产性培养的按种量比较高,一般为20%~50%,即菌种 母液量和新配 培养液虽之比为1∶4~1∶1,不应低于20%,尤其是微气培养,接种量更应高些,否则光合细菌在培养液中很难占绝对优势,影响培养的最终产量和质量。

(四)培养管理光合细菌的培养过程中,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管理操作和测试,生长情况的观察、检查以及出现问题的分析处理等三个方面。

根据临床初步诊断及待检细菌的种类,可选用不同环境条件进行培养。常用的有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为了提高检验的正确率,同一标本常同时采用两种或三种不同的培养法。

(一)需氧培养法

本法是临床细菌室最常用的培养方法,适于一般需氧和兼性厌氧菌的培养。将已接种好的平板、斜面和液体培养基等,置于35℃温箱中孵育18~24h,一般细菌可于培养基上生长,但有些难以生长的细菌需培养更长的时间才能生长。另外,有的细菌最适生长温度是28℃~30℃,如鼠疫耶尔森菌,甚至在4℃也能生长,如李斯特菌。

(二)二氧化碳培养法

有些细菌初次分离培养时须置5%~l0%C02环境才能生长良好,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牛布鲁菌等。常以下列方法供给C02。

1.二氧化碳培养箱:是一台特制的培养箱,既能调节C02的含量,又能调节所需的温度。C02从钢瓶通过培养箱的C02,运送管进入培养箱内,调节好所需C02,浓度自动控制器后,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直接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即可。此法适于大型实验室应用。

2.烛缸法:将已接种好的培养基置干燥器内,并放入点燃的蜡烛。干燥器盖的边缘涂上凡士林,盖上盖子,烛光经几分钟后自行熄灭,此时干燥器内C02含量约占5%~l0%,然后将干燥器放入35℃温箱内培养。培养时间一般为18~24h,少数菌种需培养3~7天或更长。

3.化学法:按每升容积加入碳酸氢钠0.49和浓盐酸0.35ml的比例,分别置于容器内。将容器连同接种好的培养基都放人干燥器内,盖紧干燥器的盖子,倾斜容器使浓盐酸与碳酸氢钠接触生成C02。

(三)厌氧培养法

适用于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培养。常用的厌氧培养法有:①疱肉培养基法;②焦性没食子酸法;③厌氧罐法;④气袋法;⑤厌氧手套箱法。

九、做细菌培养的条件?

培养时应根据细菌种类和目的等选择培养方法、培养基,制定培养条件(温度、pH值、时间,对氧的需求与否等)。

一般操作步骤为先将标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做分离培养。再进一步对所得单个菌落进行形态、生化及血清学反应鉴定。

培养基常用牛肉汤、蛋白胨、氯化钠、葡萄糖、血液等和某些细菌所需的特殊物质配制成液体、半固体、固体等。

一般细菌可在有氧条件下,37℃中放18~24小时生长。厌氧菌则需在无氧环境中放2~3天后生长。个别细菌如结核菌要培养1个月之久。

十、细菌培养基培养温度?

最常见的细菌,最适生长温度是37摄氏度.有嗜冷菌,最适生长温度在10几——20几摄氏度;也有嗜热菌,最适生长温度在40几——50几摄氏度;极端嗜热菌,最适生长温度甚至可达在60——70几摄氏度.

由于干燥和紫外线等作用,空气中的细菌很容易死亡,很少有细菌是在空气中生长的,他们多数是以芽孢等休眠形式在空气中漂浮、传布,遇到合适的地方才会生长繁殖.空气中微生物大部分被吸附在空气中的尘粒上的.

The End
上一篇 仪器室是微生物实验室吗? 下一篇 什么是虚拟仪器?虚拟仪器有什么特点?虚拟仪器中“虚拟”的含义?

相关阅读